浩浩燕趙歌·石家莊之旅·天桂山·“太行武當”
平山縣西南部有座道教名山,古稱“三門寨”,后因山中多石灰巖奇峰異洞,自然風光頗具廣西桂林山水之神韻,故改名“天桂山”。天桂山上道觀比較著名,人們稱其“太行武當”。
天桂山一帶分布著大面積的石灰巖、白云巖等碳酸鹽巖類,這種巖石易被水溶蝕,天長日久形成了像桂林一樣的喀斯特地貌景觀,以山奇、洞異、水清為特色。
天桂山有東西兩峰,西稱望海峰,海拔1054.1米,景點主要分布在西峰南北兩側的陡峭壁間。東峰名朝陽峰,比西峰略低,山上有利劍、鴛鴦、母子、寶塔等怪石。山中溶洞很多,比較著名的有:三眼洞、三畜洞、藏龍洞、金蟬洞、水簾洞等,其中尤以三眼洞為奇。該洞位于西峰南崖峭壁間,洞口有三,皆下臨懸崖,進洞需攀棧梯而上,十分驚險。洞內并不深,鐘乳石大都脫落,其景一般,但因洞口奇特,形勢又十分險要,古為防守瞭望之所。影片《白毛女》曾在天桂山一帶拍攝外景,其中大春與喜兒久別重逢的鏡頭即在三眼洞拍攝。此洞因此又名“白毛仙姑洞。”
天桂山有三泉一井,即槐樹泉、青龍泉、金蟬泉和珍珠井。珍珠井清澈見底,四季充盈,水質甘醇,為山上主要水源。當地傳說,珍珠井內原有一顆夜明珠,每到夜晚有道珠光從井內射向夜空,照得遍山通明,故視為天桂山之靈珠神井。后來有位蠻人(南方人)來游山,夜睹此景,遂起盜珠之念。深夜他潛入井內,盜得寶珠急忙向南山逃去,因山高路險,沒走多遠即天亮了,雄雞一叫,寶珠脫手飛去,此人立刻化為巨石,如今天桂山對面南山崖半有一石柱酷似人體,就是那位盜珠者。
天桂山的夜明珠之所以有如此靈氣,是因為這里為道教勝地。據史籍記載,明末,李自成義軍聲勢日益浩大,當朝皇帝崇禎預感到局勢難于挽回,日夜惶惶不安,為了給自己找條后路,便派心腹太監林清德外出選避難之所。林清德查遍天下名山大川,均不理想。一日來到天桂山,見這里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且風景秀麗,環境清幽,實為風水寶地,遂返京覆旨,崇禎大喜,隨即撥巨款仿京城宮殿的形制在天桂山興建行宮。不久,北京陷落,崇禎吊死煤山(今景山),明亡,林清德便逃到天桂山當了道士,改行宮為青龍觀,廣收弟子,隱居修道。到1937年“七七事變”之時,青龍觀已傳十二輩道士,享有“太行武當”之譽。
青龍觀建在西峰南崖的棧階上,進觀需由龍觀盤道蜿蜒而上,險要處立門設關,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道觀山門兩側有副楹聯:“云中神仙界,屾山上道人家”,這副疊字趣聯生動地描繪出這里的境界。該道院與一般的道教宮觀不同,林清德為表達對主子的忠心,主殿供奉崇禎星像(原銅像已失落),兩側配殿分別供奉明末的文武大臣,如武將李祥成,文臣王承恩等,這種道觀為國內獨有,再加上天桂山奇特的自然風光,確是一處獨具特色的名山勝地,現為河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北山·“天下第一江山”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峨眉天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