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切脈的失誤
世間一切事物有正常有反常,有特殊或一般,比如有人的心臟不在左側反而在右側,盲腸不在右側反而在左側,所謂異位心,異位盲腸。醫生或其它人對這個問題如果不注意,或者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往往吃虧。
《杏軒醫案》記有一則“反關脈”的事例發人深省:有個木匠姓王,一直鬧胃口痛沒有治好,一位醫生給了他一劑草藥,吃了以后陡然便血,一次就拉半桶血,一陣陣昏死過去,請了好幾個醫生,都說連脈都沒有了,根本沒法治啦。請來程杏軒治療,一摸脈,一點脈也沒有,程先生認為必由脫血造成的,必須益氣才有救,需用人參,但是一個窮木匠是絕對沒有力量買人參吃的,便推辭說無力買參不能醫治,預料王木匠早晚必死無疑。不想過了一個月,兩個人在道路上碰見,并看到王木匠行動自如,心里非常奇怪。后來,因為其它病找程先生醫治,就問他以前的病如何好的,王木匠回答說:“先生說我病危,非用人參則不能好病,我求醫沒用只好每天熬黨參湯喝,僥幸活下來。”程先生說:“你恰好用了血脫益氣的方法,故而有效。我摸一下你的脈吧。”再摸兩只手的脈仍然沒有跳動,程先生心想:人若無脈怎么能活呢?思考了半天,恍然大悟,這個人大概是“反關脈”吧?一查脈。果然是與眾不同的“反關脈”。原來診脈的位置一般要按兩只手的橈動脈,位置在腕關節外側的橈骨小頭下方,特殊人體結構的人橈動脈不走這個方向,而是從尺側偏斜過腕部到手掌,走向相反所以叫“反關”,另外還有一些人的脈與反關相反,斜著從手腕向手背行走,按脈必須按手背,又叫做“斜飛脈”,因而同是人類,其生長結構也有特異情況,做醫生的必須要仔細認真,并且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為此,程先生告誡說:“予前診時,固見其外證之危,倉卒未及細究,識此告諸診家,務須留神詳察也。”
人體或事物同類異常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程杏軒的失誤就是被常規經驗混淆了思路,我們在處理或解決問題時,應該考慮到事物的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以便使我們不失誤或者少失誤。
上一篇:科斯埃洛斯改革,拜占庭失利
下一篇:空中延誤三十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