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存》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伊存》人物故事小傳
伊存,據說是最早口授佛經,傳入中國的人。佛教是古印度釋迦牟尼于公元前6-5世紀所創立的宗教。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佛教主要在恒河中上游一帶傳播。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起,佛教不斷向境外傳播,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傳播大致分為南北兩條路線,北線首先傳入西域諸國,再由西域東漸。自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之后,中國內地與西域及印度等地聯系的道路打通了。佛教便沿絲綢之路一步步東傳。對傳入中國內地的具體時間,一般公認是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西漢博士弟子口授佛經,當為佛教傳入中國內地之始。大月氏原居我國敦煌一帶,在匈奴及烏孫的打擊下西遷至今阿姆河上游一帶,在北印度建立過貴霜帝國,接受了佛教。伊存口授佛經被認為確有其事,但由于當時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佛教沒能傳播開來。然而,佛教畢竟是傳入中國內地了。
〔正 史〕
及開西域,遣張騫使大夏還,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壽元年①,博士弟子②秦景憲受大月氏③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士聞之,未之信了也。
《魏書·釋老志》卷——四
〔注 釋〕
①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②博士弟子:漢設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博士,在太學教授五經,學生稱博士弟子。③大月氏(da rou zhi):古族名,原居甘肅西部,漢文帝初年移至今新疆西部,漢武帝時遭烏孫壓迫西遷大夏(今阿姆河上游)。后合并于貴霜帝國。
[相關史料]
臨兒國①,《浮屠經》云其國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頭邪,母云莫邪。浮屠身服色黃,發青如青絲,乳青毛,蛉赤如銅。如莫邪夢白象而孕,及生,從母左脅出,生而有結,隨地能行七步。此國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廬②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曰復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載臨蒲塞、桑門、伯聞、疏問、白疏閑、比丘、桑門③,皆弟子號也。《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別號,合有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注引《魏略·西戎傳》
[注 釋]
①臨兒國(lumbini):古地名,故址在今尼泊爾南部的羅美德(Rummindei),相傳釋迦牟尼誕生于此。后又譯作論民國、藍毗尼國、臘伐尼國等。②景廬:《魏書·釋老志》中作秦景憲。③臨蒲塞……桑門:臨蒲塞即優婆塞,其余是當時對“比丘”、“沙門”的不同譯音。
上一篇:《仇洛齊》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仇洛齊》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何景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何景明》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