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埃洛斯改革,拜占庭失利
公元6—7世紀,伊朗的薩珊王朝為爭奪小亞細亞同拜占庭人進行了軍事斗爭。拜占庭是強大的封建國家,而伊朗是新興國家,從實力看,拜占庭是強大的。但拜占庭不注意軍事改革,墨守陳規,軍隊的戰斗力下降;而伊朗通過改革,軍隊的戰斗力增強,使強大的拜占庭幾次在戰場上失利。
伊朗和拜占庭的戰爭從502年正式開始。拜占庭依靠強大的實力,多次擊敗伊朗人。530年,伊朗軍隊4萬人包圍了美索不達米亞的達刺要塞。達刺要塞對拜占庭利害悠關。拜占庭東部部隊指揮官韋利薩里統帥25000人的步兵和騎兵組成的達刺守衛部隊展開反擊。他們在要塞正面的平原上同伊軍交戰,以相對劣勢擊潰伊軍,伊軍損5000多人。
但是,531年,科斯洛埃斯一世即伊朗王位,對軍事進行改革。此后的情形就大不一樣了。科斯洛埃斯軍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除原有的民軍外,同時又由中、小地主組成一支常備軍。主要的兵種為機動的騎兵,步兵仍然起輔助的作用,在常備軍中服役的軍人開始領取薪餉。在軍隊統帥方面,科斯洛埃斯一世撤銷了總司令的職位,將其權力分配給4個總督,由他們負責民政管理和軍事指揮。作為軍事長官,總督享有斯帕赫別德的封號。很明顯,這次軍事改革增強了中央的權力,也建立起一支由鐵甲騎兵和步兵組成的正規部隊。與伊朗改革不同,拜占庭卻死氣沉沉。由雇傭兵組成的部隊,士氣低落,軍事能力差。因此,拜占庭在以后的軍事行動中曾有過幾次失敗。570年,伊朗人以優勢的兵力占領了阿拉伯西南部的也門,并驅逐了拜占庭那里的盟友——埃塞俄比亞人。590年,伊朗在北高加索同可薩人展開戰爭,可薩人的盟國是拜占庭。拜占庭支援可薩。伊軍在巴赫拉姆·楚賓統帥下,給拜占庭人支持的可薩人以沉痛的打擊。盡管拜占庭在同伊朗的戰爭中最后占了優勢,但它不注意軍隊的改革,戰斗力日益削弱,留下了很沉痛的教訓。
上一篇:科學家們的“自我欺騙”
下一篇:程杏軒切脈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