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代的教學改革實驗
本世紀初,西方各種教育思潮相繼影響我國,到了二十年代初,教育測驗也開始受經國內教育家的重視。有的學校就利用測驗對比研究、實驗各種教學方法。如當時的東南大學附小就曾作過生字教學講解法與練習法的比較實驗;中文橫寫與豎寫的比較實驗;毛筆鋼筆書寫的比較實驗,以及注意寫字與隨意寫字的比較等實驗研究。從此以后,各省立師范附屬小學也開始注意實驗。1927年,明確規定各省市專門設立的實驗小學都要把實驗新的教學方法作為自己的任務。比如上海的第一實驗小學、南京女中實驗小學等都作過一些有關具體教學方法的改革實驗。這些實驗,明確反對中國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兒童的個性和能力的發展,同時介紹并實驗了一些外國的教學經驗,為活躍教育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當時我國的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人們在實驗新的教學方法時又過于依賴西方,一些實驗大都是抄襲或照搬美國實用主義者的教育方法,結果使得這些“改革實驗”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也不能適應我國的政治經濟狀況和教育環境。加上這些實驗大都只局限于大的城鎮,且都在一些較好的學校里進行,因此缺乏普遍性和群眾性,不能適應大多數城鎮和廣大農村教育的需要,一些實驗過的教學方法無法普及、推廣。另外,雄厚的理論基礎,是任何一項改革實驗成敗的關鍵,這些實驗只注重一些單一的、具體的方法實驗,而缺乏理論指導,忽視理論探討,使整個實驗隨意性太大,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因而生命力不強,難以取得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東晉孝武帝酒醉被殺
下一篇:二伐高麗·終致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