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后勤保障的惡果
1982年4月開始的英阿馬島戰爭,由于英軍重視后勤保障工作,很快表現出軍事行動上的優勢。
據資料統計,英軍在攻打斯坦港時,糧彈充足,每個士兵每天能吃上兩餐熱食,并都穿上了新發的御寒衣。每門105毫米火炮的彈藥補給保持在每天消耗4噸的水平上。島上和岸艦之間的補給線保持暢通。海上還有4艘醫院船,提供了必要的醫療衛生保障。被西方軍界視為“奇跡”的英軍的后勤工作已引起廣泛的注意,其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靈活的后勤保障支援體制,組織充分可靠的后勤保障。英方后勤保障工作之所以能作出快速反應,第一因為英國是北約集團的后方基地,各種作戰物資的儲備豐富。第二能根據作戰的規模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準確計算后勤補給的需求量,并考慮到意外情況增加裝備物資的額外備分量。如備用的“海王”式直升機,約占艦載基本配備數的46%;其他裝備、物資的額外備分量,約占基本消耗標準的四分之一。這樣,由于計算估量基本符合戰局的實際情況,加上留足了額外的備分量,因而戰爭中盡管消耗量比預期的高,但英軍的裝備物資供應還是較充分的。第三能迅速動員為數眾多的后勤保障人員,占參戰各類人員3.5萬人中的38.6%。
(二)征用大批商船和調動民間力量支援作戰。
(三)建立中間補給基地。
(四)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保證登陸后的運輸補給。
(五)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組織嚴密。在這次戰爭中,英軍負傷的總數為777人,90%以上的傷員卻活下來,到1982年底便有700多人回到了工作崗位。
與英國相對照,阿軍守島部隊的后勤補給很差,守島士兵每人只有一條薄毛毯,缺少御寒帳篷,有些人因嚴重凍傷而被截肢。糧食不足,常常數日不得熱食。在遭海上封鎖后,大批食品卻白白腐爛在阿南部港口。在武器方面,島上儲備有“飛魚”式導彈等大型武器裝備,但缺少陸上戰斗所需的槍支彈藥。顯然,缺乏糧食彈藥和御寒裝具使阿軍的士氣受到了嚴重影響,導致阿軍最終失敗投降。因此,阿軍忽視后勤保障所帶來的惡果實在令人深省。
上一篇:忌妒招致了毀滅
下一篇:急躁輕敵·百丈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