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皇后曹氏》歷史評(píng)價(jià)與正史事跡,《宋仁宗皇后曹氏》人物故事小傳
曹氏(公元1006—1079年),真定(故址在今河北正定縣)人,其祖父曹彬?yàn)樗纬踔麑㈩I(lǐng)。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仁宗皇后郭氏被罪,曹氏入宮。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被冊(cè)封為皇后。英宗立其為皇太后。神宗時(shí)為太皇太后。
曹氏嘗有意于經(jīng)史,臨機(jī)能夠決斷。宋仁宗死后曾一度聽政,歸政后亦曾多次問政,但無專政之心。在政治上曹氏反對(duì)王安石變法。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病逝。
〔正 史〕
慈圣光獻(xiàn)曹皇后,真定①人,樞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孫也。明道二年②,郭后③廢,詔聘入宮。景佑元年④九月,冊(cè)為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谷、親蠶,善飛帛書。
慶歷八年⑤閏正月,帝將以望夕再張燈,后諫止。后三日,衛(wèi)卒數(shù)人作亂,夜越屋叩寢殿。后方侍帝,聞變遽起。帝欲出,后閉閣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賊傷宮嬪殿下,聲徹帝所,宦者以乳嫗歐小女子紿奏,后叱之曰:“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后度賊必縱火,陰遣人挈水踵其后,果舉炬焚簾,水隨滅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親剪其發(fā),諭之曰:“明日行賞,用是為驗(yàn)。”故爭盡死力,賊隨禽滅。閣內(nèi)妾與卒亂當(dāng)誅,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貸其死。后具衣冠見,請(qǐng)論如法,曰:“不如是,無以肅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請(qǐng),移數(shù)刻,卒誅之。
張妃怙寵上僭,欲假后蓋出游。帝使自來請(qǐng),后與之,無靳色。妃喜,還以告,帝曰:“國家文物儀章,上下有秩,汝張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妃不懌而輟。
英宗方四歲,育禁中,后拊鞠周盡;迨入為嗣子,贊策居多。帝夜暴疾崩,后悉斂諸門鑰置于前,召皇子入。及明,宰臣韓琦等至,奉英宗即位,尊后為皇太后。
帝感疾,請(qǐng)權(quán)同處分軍國事,御內(nèi)東門小殿聽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議之”,未嘗出己意。頗涉經(jīng)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日數(shù)十,一一能紀(jì)綱要。檢柅曹氏及左右臣仆,毫分不以假借,官省肅然。
明年⑥夏,帝疾益愈,即命撤簾還政,帝持書久不下,及秋始行之。敕有司崇峻典禮,以弟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名宮曰慶壽。帝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娛悅,無所不盡,從行登玩,每先后策掖。后亦慈愛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屏扆候矚,間親持膳飲以食帝。外家男子,舊毋得入謁。后春秋高,佾亦老,帝數(shù)言宜使入見,輒不許。他日,佾侍帝,帝復(fù)為請(qǐng),乃許之,因偕詣后閣。少焉,帝先起,若令佾得伸親親意。后遽曰:“此非汝所當(dāng)?shù)昧簟!比で渤觥?/p>
晚得水疾,侍醫(yī)莫能治。元豐二年⑦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不解帶。旬日崩,年六十四。帝推恩曹氏,拜佾中書令,進(jìn)官者四十余人。
初,王安石當(dāng)國,變亂舊章,后乘間語神宗,謂祖宗法度不宜輕改。熙寧宗祀前數(shù)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聞民間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當(dāng)爾。”帝曰:“今無他事。”后曰:“吾聞民間甚苦青苗、助役,宜罷之。安石誠有才學(xué),然怨之者甚眾,帝欲愛惜保全之,不若暫出之于外。”帝悚聽,垂欲止,復(fù)為安石所持,遂不果。
帝嘗有意于燕薊⑧,已與大臣定議,乃詣慶壽宮白其事。后曰:“儲(chǔ)蓄賜予備乎?鎧仗士卒精乎?”帝曰:“固已辦之矣。”后曰:“事體至大,吉兇悔吝生乎動(dòng),得之不過南面受賀而已;萬一不諧,則生靈所系,未易以言。茍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復(fù)久矣,何待今日。”帝曰:“敢不受教。”
蘇軾以詩得罪,下御史獄,人以為必死。后違豫中聞之,謂帝曰:“嘗憶仁宗以制科得軾兄弟,喜曰:‘吾為子孫得兩宰相。’今聞?shì)Y以作詩系獄,得非仇人中傷之乎?捃至于詩,其過微矣。吾疾勢(shì)已篤,不可以冤濫致傷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軾由此得免。及崩,帝哀慕毀瘠,殆不勝喪。有司上謚,葬于永昭陵。
《宋史》卷二四二
〔注 釋〕
①真定:故址在今河北省正定縣。②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明道是宋仁宗使用的第二個(gè)年號(hào)。③郭后:指宋仁宗第一位皇后郭氏,天圣二年被冊(cè)封為皇后。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景祐是宋仁宗使用的第三個(gè)年號(hào)。⑤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慶歷是宋仁宗使用的第六個(gè)年號(hào)。⑥明年:公元1064年。⑦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元豐是宋神宗趙頊?zhǔn)褂玫牡诙€(gè)年號(hào)。⑧“帝”句:后晉石敬瑭為答謝契丹貴族助其稱帝,將燕(亦稱幽,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割讓契丹,其地大致相當(dāng)今冀、晉兩省的北部,從而使中原門戶洞開,無險(xiǎn)可守。所謂“有意于燕薊”,即指意圖收復(fù)燕、薊(州名,治所在今天津薊縣)等州失地。
上一篇:《孟光》歷史評(píng)價(jià)與正史事跡,《孟光》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宋文帝淑媛路惠男》歷史評(píng)價(jià)與正史事跡,《宋文帝淑媛路惠男》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