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二世
公元前4世紀中葉剛剛興起的馬其頓王國的國王。當公元前4世紀30年代馬其頓王國南下打敗希臘聯軍,取得霸主地位之后,希臘各城邦普遍陷入城邦危機,奴隸起義、平民斗爭和城邦間的戰爭接連不斷。希臘奴隸主也分成親馬其頓派和反馬其頓派,并形成尖銳的對立。外有大敵直叩國門,內有野心家爭權奪位。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在千鈞一發之際,腓力一方面收買鄰國,一方面將安菲波利斯割給雅典,利用爭取到的時間進行備戰。同時,迅速展示其政治、軍事謀略而稱霸希臘:第一、吸收希臘先進城邦文化,改革幣制,采用金銀復本位制,以便對外進行商業貿易;第二、進行軍事改革、加強國王對軍隊的權力,擴充軍隊,改良軍事裝備,加強軍事力量;第三、加強同希臘先進城邦的交往(如亞里士多德曾被請到馬其頓宮廷作亞歷山大家庭教師),增進對希臘的了解,并利用希臘各邦內部矛盾加強自己的影響,他拉攏和收買一些小城邦的政客,不時插手各城邦的騷亂,不經交戰就滲入希臘各地區;第四、粉碎反馬其頓聯軍的進攻,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率軍在中部希臘的喀羅尼亞,打敗雅典等邦奴隸主民主派結成的反馬其頓聯軍。次年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會盟于科村斯,除斯巴達等少數城邦外,大多數希臘城邦懾于馬其頓的軍事威力,參加了會議。會上宣布,禁止希臘各邦重分土地,廢除債務;禁止為政變而釋放奴隸;各邦尊馬其頓王國為盟主,不得侵犯腓力二世及其子孫的“王權”,實即承認馬其頓王國對全希臘的霸權;還決定希臘各邦保持和平,組成以腓力二世為首的全希臘同盟進攻波斯,實現希臘奴隸主“把戰爭帶給東方,把財富帶回希臘”的宿愿。但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希臘各邦紛紛宣布反對馬其頓。
上一篇:美蘇爭霸戰略問題
下一篇:自識品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