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西討·疲于奔命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雖然憑借自己的勇猛善戰和楚軍久經戰陣的實力,打了一些漂亮的勝仗,在楚漢相爭初期占據了主動。但成皋之戰后,項羽前方、側翼、后方幾乎同時受到漢軍及諸侯軍的威脅和搔擾,項羽東征西討,疲于奔命,實力逐漸消耗殆盡了。
彭城之戰后,成皋之戰前,劉邦一方面按兵不動,以逸待勞,一方面聯絡英布、彭越等諸侯兵從側翼和后方襲擊楚軍,迫使項羽留下曹咎等守成皋而親率軍東進,東進尚未取得實效,成皋丟失,鐘離昧被圍,項羽被迫匆忙從睢陽回兵救援。無奈漢軍堅壁不戰,項羽只好也屯兵廣武山,與漢軍隔澗對峙,形成相持局面。漢軍在牽制項羽主力的同時,以韓信攻占了齊地,大破楚軍龍且部。此時的項羽因往來奔突,士卒疲憊,后方補給線又時常被切斷,糧食匱乏,在對峙中漸處劣勢。項羽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向劉邦提出單打獨斗來分勝負的辦法,劉邦豈能中計,反而于陣前歷數項羽十大罪狀:“背負先入關中者王之為第一罪;殺卿子冠軍宋義為第二罪;擅劫諸侯兵入關為第三罪,燒秦宮室,掘秦始皇墳,縱掠秦財寶為第四罪;殺秦降王子嬰為第五罪;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人為第六罪;分封為公為第七罪;放逐義帝為第八罪;陰殺義帝為第九罪;為人臣而弒主,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大逆不道為第十罪”,項羽倍受其辱,喪失人心,被迫與劉邦劃鴻溝為界,各據東、西。項羽又以為大局已定,率軍東歸,未料有奪天下之志的劉邦豈能就此罷手,遂被漢軍及諸侯兵共同圍困于垓下,被諸路軍打得大敗,項羽也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
綜觀項羽之敗,僅從軍事上說,主要由于他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戰略上哪里有敵情便殺向哪里,缺乏對戰爭整體布局的考慮,最終顯得東征西討而疲于奔命,實力一點點消耗殆盡,待垓下決戰時已處于無力回天的地步了。
上一篇:東北油田的發現
下一篇:乘勝不反擊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