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事不密: 司馬師殺李豐等》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二月,魏國殺中書令李豐。當初,李豐十七八歲時,已經頗有清雅之名,海內人士交口稱譽。他的父親太仆李恢不愿讓他這樣,所以就令他閉門謝客,不與人往來。曹爽獨攬朝政時,司馬懿稱病不出,當時李豐任尚書仆射,就在曹爽、司馬懿二人之中周旋反復,因此沒有與曹爽一起被誅殺。李豐的兒子李韜,已被選中,娶齊長公主為妻。司馬師主持朝政時,任命李豐為中書令。當時,太常夏侯玄在天下極有威望,但因為與曹爽是親戚,不能擔任有權勢的職位,平時常常怏怏不樂;張緝因為是皇后之父而離開郡守閑居在家,他也很不得意;李豐與夏侯玄和張緝關系十分親密。司馬師雖然提拔了李豐,但李豐心里更為看重夏侯玄。李豐擔任中書令的兩年中,皇帝多次召見李豐一起交談,但不知說些什么。司馬師知道他們是在議論自己,所以請李豐來相見,向他詢問,但李豐卻不以實言相告;司馬師勃然大怒,就用刀把上的鐵環錘死了李豐,把尸體送交廷尉,接著又逮捕了李豐之子李韜和夏侯玄、張緝等人,都送交廷尉收監。鐘毓負責審訊治獄,他說:“李豐與黃門監蘇鑠、永寧宮署令樂敦、冗從仆射劉賢等人陰謀策劃說:‘拜貴人的那天,各營的兵力都把守在宮門口,陛下臨近前廊時,借此機會共同侍奉陛下,再率領眾官兵士,近前去誅殺大將軍;陛下如果不聽從我們,就要挾持著他離開?!庇终f:“他們陰謀商定以夏侯玄為大將軍,張緝為車騎將軍;夏侯玄、張緝都知道這個陰謀。”二十二日,誅殺李韜、夏侯玄、張緝、蘇鑠、樂敦、李賢等人,并誅滅三族。
夏侯霸投奔蜀國時,曾邀請夏侯玄和他一同去,但夏侯玄沒有聽從。等司馬懿死時,中領軍高陽人許允對夏侯玄說:“以后不用再憂慮了?!毕暮钚@道:“士宗啊,你怎么不明事理呢?司馬懿還是能以世代交好的少年時的朋友來對待我,而司馬師、司馬昭就不會容我了?!比氇z之后,夏侯玄不肯招供,鐘毓親自去處理。夏侯玄表情嚴肅地斥責鐘毓說:“我有什么罪! 你身為公府令史親自來責問我,那你就替我寫!”鐘毓認為夏侯玄是著名人士,志節清高,不可屈服,但案子要了結,于是連夜為他寫了供狀,使與所按察之事相附合,然后流著眼淚給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后,只是微微點了點頭而已。等到推到東市斬首,他仍然臉不變色,舉動自如。
李豐的弟弟李翼,是兗州刺史,司馬師派人去逮捕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對他說:“中書令出了事,你可在詔書未到之前跑到吳國去,為什么要坐著等死!你的左右有誰能與你一起赴湯蹈火?”李翼想了想沒有回答,他妻子說:“你身在大州,卻不知有誰能與你同生共死,你雖然離去也不免一死!”李翼說:“兩個兒子還小,我不能走,如今只是我一人受牽連而死,兩個兒子必能獲免。”終于沒有逃走,被殺而死。
當初,李恢與尚書仆射杜畿和東安太守郭智是好朋友。郭智的兒子郭沖,有內秀而外表不漂亮,州里人沒有人稱贊他。郭沖曾與李豐一起去看望杜畿,走了之后,杜畿嘆道:“李恢沒有兒子了;不僅沒有兒子,恐怕也將要沒有家了。郭智卻是死不了的,他的兒子足以繼承父業。”當時人都認為杜畿說得不對,等李豐死時,郭沖則當了代郡太守,終于繼承了父業。
正始年間,夏侯玄、何晏、鄧飏都很有名氣,他們想要結交尚書郎傅嘏,但傅嘏卻不接受。傅嘏的朋友荀粲奇怪地問他何以如此,傅嘏說:“夏侯玄的志向超過了其能力,他能符合虛有的聲名卻沒有實際的才干。何晏話說得很高遠而情感卻很淺近,喜好辯論卻沒有真誠,這就是所謂口齒伶俐卻會顛覆邦國的人。鄧飏有所作為但最終沒有成就,他在外邀取名利,而內心卻毫無節制,喜歡與自己相同而討厭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多嘴多舌而且嫉妒超過自己的人; 多嘴多舌就會造成很多矛盾,嫉妒超過自己的人就會失去親近的朋友。以我看這三個人都要家敗族滅,我遠遠地避開他們還恐怕會招惹災禍,更何況與他們親近呢?”傅嘏又與李豐不和,曾對朋友說:“李豐善于掩飾其虛偽而且生性多疑,沾沾自喜于小聰明而又熱衷于權利,如果讓他掌握機密要事,那么他被殺是必定無疑的!”
司馬師專政,眾賢難逃殺手,李豐機事不密,結交者多為司馬氏所忌,故兇多吉少。
李翼之妻荀氏、杜畿、傅嘏等人皆有知人之明,他們從對象的氣質、性格、言談舉止中透視其命運,所以料事如神,高瞻遠矚。凡人缺乏生死患難之交,志大才疏,言遠情近,好辯無誠,妒賢嫉能,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有為無終,飾偽多疑,賣弄小智,昧于權利,就極易罹難。
上一篇:《機不可失:羊祜請攻吳》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機關敗露:伏皇后幽死》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