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保衛戰(1449年)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月,明軍抗擊蒙古瓦剌部進犯京師(今北京)的城市保衛戰。
十四年八月,明軍在土木堡之役中遭瓦剌軍襲擊,全軍潰敗,英宗朱祁鎮被俘。瓦剌太師淮王也先欲挾英宗迫降明朝,遭到失敗,遂于十月三日,分兵兩路,南犯京師:南路3萬人攻紫荊關(今河北淶源東北),北路2萬人攻古北口。京師面臨嚴重危機。兵部尚書于謙力排眾議,主張以攻為守,出城迎戰。遂率軍22萬列陣京師9門。十月十一日,瓦剌南路軍挾英宗攻破紫荊關,進抵京師,列陣西直門外,也先見明軍戒備森嚴,不敢貿然妄動,遂倡和議。于謙堅決予以拒絕。十三日,瓦剌軍由德勝門發起進攻,遭明軍伏擊敗北,轉攻西直門,明軍又勝。于謙根據這兩次作戰的經驗和教訓,重新調整兵力,加強西直門和彰義門之間的軍力。十四日,瓦剌軍再攻彰義門,明朝軍民同仇敵愾,將之擊退。也先三戰皆敗,北路軍在居庸關也遭明軍痛擊,入關無望,又見明朝援軍到來,遂不敢戀戰,倉皇脫逃。明軍乘勝追擊,又先后于霸州、固安將也先擊敗。至十一月初八日,瓦剌軍完全退往塞外,京師圍解。
在于謙等主戰派將領積極抗戰的戰略思想指導下,京師保衛戰取得勝利,使明王朝轉危為安。次年八月,也先放還英宗,雙方恢復“通貢”和互市。
京師保衛戰(油畫)崔開西
上一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軍事斗爭(197年10月~190年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官渡之戰(00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