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虛而起: 農(nóng)民起義蜂起》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自從張角之亂以后,各地百姓紛紛起來反抗東漢政權(quán)。主要有博陵 (今河北蠡縣南)人張中角,常山人褚飛燕以及黃龍、左校、于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云、白雀、楊風(fēng)、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等,簡直舉不勝舉。這些隊伍大到二三萬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張中角和褚飛燕聯(lián)合進攻癭陶,臨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飛燕為統(tǒng)帥,同時讓褚飛燕改姓張。褚飛燕原名為褚燕,因他身輕如燕,又驍勇善戰(zhàn),故此軍中都稱他為“飛燕”。張燕接管了張中角的隊伍之后,勢力大增,附近山區(qū)的叛匪紛紛歸附到他麾下,部眾漸多,達到近百萬人,官府稱之為“黑山賊”。黃河以北的各郡、縣都不斷受到張燕部下的侵擾,朝廷卻無力派兵圍剿。張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陽,上書朝廷請求歸降。靈帝只好同意,任命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使他管理黃河以北山區(qū)的行政及治安事務(wù),并與其他郡級行政單位一樣,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舉廉,并派遣計吏到洛陽去匯報。
朝廷失控,張燕之舉于起義本意相背,以百萬人之力換一腐朽朝廷的烏紗帽,既無遠見,又無近識,總之,不知時勢,坐失良機,絕無韜略可言。
上一篇:《乘虛而入》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乘間擊暇,示形作偽》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