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信讒
龐恭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大臣,此人精明穎悟,諳于世情。為了確保和趙國的睦鄰關系,魏王打算讓太子到趙國京都邯鄲作人質,而選派龐恭隨行。龐恭深恐自己遠離國君之后,會有諂佞小人在國王之前誣陷詆毀自己,便對魏王說:“如果有一個人說,鬧市里有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寡人不信。”龐恭說:“如果兩個人說鬧市里有虎,大王信不信呢?”魏王回答:“不信。”龐恭又講:“假如說鬧市有虎的是三個人呢?”魏王說:“那寡人就相信了。”龐恭講道:“鬧市里沒有老虎,這是顯然的,但是三個人都說那里有虎,人們便不能不相信了。邯鄲離魏國,比鬧市離朝廷還要遠,背后議論臣某的人,肯定要多于三人,希望大王明察。”
盡管龐恭預言在先,可是當龐恭完成任務,從邯鄲反回魏國的時候,竟未能得到魏王的召見。
曾參是當世皆知的仁人,母親當然了解他的賢德。一天,有一個人跑來報信,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堅決不信。不一會兒又一個人跑來報信,曾母不予理采。可是當第三個人報告曾參確實殺了人時,曾母便慌了手腳。魏國大臣龐恭深知其中道理,故遠行之前,先以比喻委婉勸說魏王,不料魏王依然對來自眾人之口的虛妄不實之辭,不加分析,不作調查,不僅不對勝利歸來的大臣予以封賞和慰勞,甚至不肯召見一面。語曰:“眾口鑠金”。又曰:“舌頭底下壓死人。”不可以不慎!尤其執政者,掌權者,擔負某種官職有某種責任者,更需對來自下級和群眾的言論詳加慎重的分析,不可偏聽偏信,以免真假不辨,是非混淆,從而鑄成大錯。
上一篇:魏晉的清談風
下一篇:魏瑪憲法的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