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稱“西帝”
唐武德元年(618年),原隋鷹揚府司馬李軌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稱帝,據有河西五郡,意圖割據中國西部。但李軌疑心甚重,受人讒言殺死了當初他起兵時的重要謀士梁碩,使那些一同助他舉兵的故人心多疑懼,意有所離。同時,他又聽信胡人巫師的妖言。說“上帝當派玉女從天而降來幫助你”,便征兵筑臺以等候玉女下凡,耗費侈糜,民怨四起,加之年景不濟,至有人相食的情況。曹珍等一些良臣勸他開倉放賑。而謝統師等隋朝時期的官吏,不甘心受他的統治,有意讓他眾叛親離,便極力反對曹珍的建議說:“百姓感到饑餓者本來身體不強壯,強壯之人不會因饑餓而受到困擾。現在國家也正是用糧的時候,怎么能開倉賑濟貧弱之人?曹珍是想送人情,而不是為國家著想。李軌竟以為他說得很有道理,遂不開倉放糧,更加激起了軍民之怨氣。不久,唐高祖李淵派安興貴招慰李軌,李軌授其左右衛大將軍,并問其如何能保住自己的勢力,興貴指出:涼州偏僻遙遠,雖有10余萬兵力,但所據地不過千里,既無險要可守,又鄰接蕃戎,易受攻擊,現在唐朝據有長安,攻則取,戰則勝,是天意所至。你若舉河西之地而附唐,必定受到重用。李軌卻答道:昔日吳濞以江左之兵,尚自稱“東帝”,我河右這么多兵力,怎么能不當“西帝”?唐雖強大,能把我怎么樣?安興貴不敢再勸,怕他起疑心,便暗中與其兄安修仁等謀引胡兵消滅李軌。李軌出城與安氏兄弟所部對陣,不料其部將奚道宣率部投奔安修仁,李軌兵敗被俘。苦心經營數年的河西之地,瞬間崩潰。
李軌疑心太重,不用賢臣,不聽良言,致使人心離散,這是他敗亡的主要教訓。在軍事上,他不能客觀地估計自己的實力,認不清形勢,逆大勢所趨而動,自不量力,自然要落得個兵敗身亡的結局。統一是時勢,李軌若歸附唐朝,不僅個人得以全身,且可留名青史,免致生靈涂炭。
上一篇:不朽的雕塑——巴爾扎克
下一篇:不識冒名頂替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