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大雁塔
著名古塔建筑。又名慈恩寺塔。在陜西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內。寺系唐高宗李治為太子時為其母長孫皇后追薦冥福而修建。因《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中記: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鴻飛過,忽一雁離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驚異,認為雁即菩薩,眾議埋雁建塔紀念。故名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慈恩寺主持僧玄奘為貯藏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建塔。初建為磚表土心五層方形。長安年間,純用青磚改修成方形樓閣式的七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大歷年間又改建為十層。后經戰火破壞,剩下七層。明代又遭破壞,在外表加砌面磚予以保護,即為今塔。塔身總高64.1米,塔基座東西長45.8米,南北寬48.8米。古塔外形方正渾厚有力。塔南面兩側鑲嵌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石碑,均由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字體秀麗,為唐代遺留于后世的名碑。唐代科舉考試新科進士在曲江聚會后都要到此題名,史稱“雁塔題名”。塔的門楣、門框,以陰線雕刻唐代建筑圖案,畫面嚴謹,線條遒勁,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重要資料。杜甫、岑參、高適等人登臨覽勝,都有詩作。今為古城西安的象征。國家多次撥款進行修繕,塔內新換了樓梯樓板,重砌了塔的基座,安設了避雷裝置,并成立了專門的保管機構。登上今天的大雁塔,可見西安古城日新月異,秦川大地錦繡如畫,千年古塔正以嶄新的面貌,迎送著千百萬人民群眾和國際友人的參觀、游覽。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大運河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