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三世國王強令把避雷針改為“避雷球”
1750年前后,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FranklinB。)(1706—1790),提出“崗亭”實驗后,發現了尖端放電現象。1750年7月,富蘭克林帶著他的兒子,又在轟隆雷鳴中進行了“風箏”實驗。從此證實了他的杰出預言,揭開了雷電的秘密本質;閃電打雷是一種自然現象。閃電是自然界的一種放電現象,并非天公在放“圣火”;雷鳴是閃電造成的,也不是“雷公”、“雷婆”發怒造孽。閃電打雷時,偶而使生命財產遭到傷亡毀壞,也不是老天爺對做了壞事的人的一種懲罰。通過實驗和觀察,富蘭克林認為:尖端導體可以釋放或吸收云層中的電,能在云層將產生電擊的千鈞一發之際,靜悄悄地把電從云層中釋放走,避免其它物體遭到雷擊而造成殘酷的悲劇。從此,導致科技史上一項重大發現——避雷針。避雷針的發明在富蘭克林的全部成就中,可能只是一個不重要的成果。但是,在電學史上確是一項開拓性研究,率先把電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有可能使人類的生命財產免遭雷擊破壞,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安全。因而富蘭克林也受到后人的愛戴和敬仰,稱他是“從天空中奪得了閃電,從暴君中奪得了王笏的人。”也因此獲得了科普勒金質獎章。
1760年,富蘭克林在美國費城的一座高大建筑物上,裝上了世界上第一根避雷針,使建筑物免遭雷擊的厄運。其后,在美國、法國等地,安裝避雷針的事情也蔚然成風。
不幸的是,后來因為政治斗爭而波及到科學發明。1776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富蘭克林積極為獨立運動而奔走呼號,并參加了起草“獨立宣言”的五人委員會。隨著英美政治斗爭的加劇,富蘭克林和他發明的避雷針也一起遭到攻擊和抵毀。出于政治的需要,英王喬治三世親自命令,把王宮和其他地方的尖頭避雷針,統統改為圓頭的“避雷球”。為了宣判尖端避雷針的“死刑”;英王還召見當時的科學權威、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約翰·普林格爾,讓他從維護大英帝國的權威出發,公開宣布圓頭避雷針比尖頭避雷針更安全可靠。普林格爾為了維護科學的尊嚴,毅然站在富蘭克林一邊,堅持真理,拒絕了國王的無理要求。英王對他竟敢違抗朕意,勃然大怒。隨即革除了普林格爾皇家學會會長職務。國王的淫威絲毫淹滅不了真理的光輝。富蘭克林說:“國王將尖頭避雷針改為圓頭避雷球,對我來說無關緊要,最好他將避雷針宣布無效而全部取消。避雷針已在人們心里深深扎根,無知地淫威將會得到應有的懲罰。”——事實也正如富蘭克林所預言。
上一篇:喬治·巴蘭欽的未竟之業
下一篇:乾隆喜矜夸,宴慶多鋪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