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歲上大學的歐洲神童
——9歲上大學的歐洲神童
卡爾·威特,德國著名學者,童年時成為轟動歐洲的神童。
19世紀初,轟動歐洲的神童卡爾·威特出生在德國洛赫村,他的父親是一個牧師。小威特3歲半認字,6歲學外語。此后就能自由地運用英、德、法、意、拉丁和希臘語,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考入大學。13歲時由于數學論文很有價值而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人們稱小威特為神童,認為他是個天才。但是父親卻從不這樣看,他深知:兒子的天才,是早期教育的結果。
當年,小威特出生時,和普通嬰兒比,甚至有些傻。父親曾經抱怨:“我犯了什么罪?為什么上天要給我這樣一個傻兒子呢?”但是,作為教育家的父親并沒有灰心喪氣,他堅信:“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不取決于天賦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出生后5到6年的教育。”
卡爾·威特出生后,父親便堅定不移地著手開發兒子的智力。
他盡早讓兒子掌握語言工具。在小威特開始辨別事物時,父親就教他說話。從手指到桌上的餐具、食物,從身體的部位到衣服、家具、房子、院落,從草木蟲魚到飛禽走獸,父親總是耐心地、日復一日地教兒子。從簡單到復雜,堅持練習不間斷。當小威特剛能聽懂話時,父親就天天給他講故事,讓兒子通過故事了解世界,豐富詞匯。他不僅要讓兒子聽懂,而且還要讓他能夠復述。在父親的耐心教導下,小威特6歲時就記住了3萬多個詞匯,比一個普通的中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還要多10倍。
父親還盡早讓兒子掌握文字和外語。小威特3歲時就開始識字。為了引起兒子識字的興趣,父親先買來小人書和畫冊,用生動地語言講給兒子聽。他還同時用幾種語言讀,這使小威特的外語學習突飛猛進。
小威特不到6歲就可以用德語自由地閱讀了,又用一年學會了法語,7歲時又用9個月學會拉丁語,然后又學會了英語、希臘語。就這樣,8歲的小威特已能讀德、法、意、希臘、羅馬等各國文字著作了。
老威特教育兒子的秘訣在于喚起孩子的興趣,回答孩子的問題,以及設置具體的學習環境。幼兒睜眼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鮮有趣的,又是那么疑惑不解,因而會纏著大人沒完沒了地問為什么。一般的家長,很少有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老威特卻不是這樣,他不但激勵孩子提問題,而且總是耐心地回答兒子提出的各種問題。自己回答不了時,就老實地說:“這個爸爸也不懂,我們一起來看看書,看書中是怎么說的。”
老威特還經常帶孩子散步和外出旅游。他在散步時,先是讓兒子認識石頭、草木、小鳥,后來發展到了解本地區地理狀況,繪制地圖。小威特5歲時,父親已帶著他游遍了德國各大城市和風景名勝,并讓小威特隨時把旅游見聞寫信告訴家人和親友,回家后還要認真地用語言進行描述。這樣做,不但切切實實地讓小威特掌握了許多知識,而且培養了他的觀察能力、縝密的書寫表達能力和流暢的口頭表達能力。
小威特在父親嚴格得體的教育下,迅速成長起來。由一個智商平平的嬰兒變成一個名震歐洲的神童。在人們的贊揚聲中,威特走過了83年史詩般的人生里程。這位被人們稱為天才的德國著名學者,完全是父親早期教育的結果。
上一篇:南希·韋克——二戰中的傳奇美女間諜
下一篇:盧瑟福——歲時種牛尾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