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痘”與“牛痘”
漢工“天花”這種傳染病被戰爭中找俘虜傳入我國,古代稱為“痘瘡”或“皰瘡”,很長時間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有人考證大約在公元10世紀,四川峨眉山的一些道士中秘密流傳著用天花痘苗接種防治天花的醫術。北宋時期,丞相王旦(公元975—1017年)長子死于天花,王旦從各地請去醫生、巫師、道士研究預防天花。一位峨眉道人把痘苗接種術傳到汴梁(今河南開封)。16世紀中葉,已經有確切的文獻資料證明中國有了用“人痘”接種預防天花的醫術。清朝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張璐所著《醫通》一書已記載有痘衣、痘漿、旱苗等“人痘”接種法。痘衣法是把天花患者的襯衣給披接種的人穿用。痘漿法是用蘸有瘡漿的棉花塞入被接種人的鼻孔。旱苗法是把痘痂陰干研細吹入被接種人的鼻孔。這些都是用人工方法感染輕微的天花,產生搞病力,但都有一定危險。后來又發展為用接種過多次的痘苗作疫苗,安全可靠多了。清代朱奕梁在《種痘心法》一書中就講到“其苗傳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爍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害也。”這表明人痘苗培育接種法已經完全符合現代免疫學的科學原理。可惜痘苗接種法在我國未能更上一層樓。它的發展和完善是在西方。清康熙年(1688年)俄國派人到我國學習種痘學,不久又傳到土耳其。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大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隨即傳遍英國和歐洲。18世紀中葉已經傳遍歐亞大陸和日本。1796年,英國人琴納在“人痘”基礎上發明了牛痘接處法,它比“人痘”法更安全可靠,逐取代了“人痘”,并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免疫學。1805年牛痘接種法由葡萄牙商人傳入我國。
人痘接種國內開花,牛痘接種國外結果,跨越洲際的科研成果的躍遷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文化中的舊思路、舊道路、舊門路一旦創造過輝煌的歷史,成為有影響的傳統,要改造、發展它、突破它,十分困難。放過光華的傳統給人們以教益,也給人們以惰性;給人們以光榮也給人們以封閉。科學技術文化要發展,就要努力克服對曾經展示過風采的傳統東西的因襲、膠著和固守,而要勇于、樂于和善于超越它,更生它,升華它,讓它更上一層樓,放射新光彩。
上一篇:“二十世紀的瘟疫”——愛滋病
下一篇:“人間樂土”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