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皓設計斜寶塔
五代吳越王錢镠曾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木塔。剛造到兩三層時,錢镠登塔觀賞,卻發現塔在晃動,問建筑師是什么原因。
建筑師說:“這是因為還沒造好,頂上沒上瓦,塔身輕,所以晃動。”錢镠命人鋪上了瓦,可是木塔照舊晃動。那位建筑師急得沒法,只得去向著名巧匠喻皓請教。
喻皓說:“這塔是很容易穩定的,只要逐層用木板釘結實,就行了。因為釘板上下都釘牢了,六面互相牽連住像箱子的板壁那樣。人踩在上面,上下與四壁相互支撐牽引著,當然就不能晃動啦。”照喻皓的主意去辦,果然使木塔穩定了。喻皓的名聲于是大振。
北宋初年,宋太宗于公元978年滅掉了錢镠在兩浙一帶建立的割據政權。為了乞求神靈保佑自己的統治,公元981年,宋太宗決定在東京汴梁(現在的河南開封)建造一座大型木塔。喻皓被征召到京都,奉命負責木塔的設計和施工建造。
公元989年,一座八角形寶塔巍然聳立在開寶寺內。當時,東京的達官貴人和黎民百姓從四面八方趕去一睹寶塔雄姿。嗬!寶塔飛檐凌空,裝飾華麗,高達120尺,有13層,是京都中最高、最美觀的寶塔。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寶塔竟微微有點向西北方向傾斜。
一位大官把喻皓找了去,責問他為什么把寶塔設計成這樣?喻皓笑道:“我是有意設計成這樣的。因為這京城一帶地形平坦,四面無山,又經常刮西北風。如果塔身是正的,在西北風的壓力下,就會慢慢向東南方向傾斜,到了一定程度,就倒了。現在我把塔造得稍微有點向西北傾斜,是為了抵抗風力,不到100年時間,塔自然會被西北風吹正了。”
那大官想:是呀,風力也是高層木結構建筑設計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水平活載荷呀!一旁人們也都夸喻皓考慮得十分周密。可惜的是,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開寶寺寶塔被一場大火燒毀了。
上一篇:吳蘊初發明味精
下一篇:夏明翰抨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