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漢族文學史”?——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漠視
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是祖國文學事業(y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各兄弟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學成就,和漢民族一起,共同豐富了祖國的文學寶庫。可是,少數(shù)民族文學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漢族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有些文化水平較高的民族業(yè)已漢化,而有少數(shù)民族長期沒有自己的文字。加之前些年受各種思想的影響,我們沒有很好地開展民族文學的研究,致使許多方面至今還是空白,在對文學史的研究、編寫過程中,民族文學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我國文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削弱了文學研究的整體性。何其芳同志曾經深有感觸地指出:“直到現(xiàn)在為止,所有的中國文學史,都實際上不過是中國漢語文學史?!钡拇_,已經出版的幾種《中國文學史》,名為“中國”卻差不多只講“漢族”。魯迅先生一直想編寫一部“中國文學史”,也終因時間有限而只完成了一本《漢文學史綱要》。一些少數(shù)民族雖有自己的作家作品,但除極個別民族外,尚未編出自己的文學史。有些兄弟民族只有口頭文學,即使整理了一些,也未寫入文學史。已有的文學史,即使把個別少數(shù)民族作家開辟專節(jié),也很少從他們代表的民族著眼。這種文學史的“偏枯”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對多民族文學整體面貌的反映。
兄弟民族和漢民族一起,共同寫就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冊。文學作品是各個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民族文學則是各民族社會生活的反映,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風尚習俗。因此,民族文學是研究各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里生活、思想的可靠資料。其次民族文學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力開展對民族文學的研究,是社會主義新時期里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只有充分開展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研究,才能綜合出我國多民族文學的全貌來。
上一篇:“一二·一”昆明慘案
下一篇:“小太陽”——獨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