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查慎行·夾馬營》原文賞析
櫪馬驚嘶嘶不止,紅光夜半熊熊起。男兒墮地稱英雄,檢校還朝作天子。陳橋草草被冕旒,版籍不登十六州。卻將玉斧畫大渡,肯遣金戈踰白溝。隔河便是遼家地,鄉社枌榆委邊鄙。當時已少廓清功,莫怪孱孫主和議。君不見蛇分鹿死辟西京,豐沛歸來燕代平。至今芒碭連云氣,不似蕭蕭夾馬營。
夾馬營,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出生于此,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及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周世宗任命他為殿前都點檢,加檢校太尉,領歸德節度使。陳橋兵變,取代周主,建立了歷史上長達三百余年的趙宋王朝。由于宋王朝得于晝夜之間,不是像漢、唐帝國那樣,經過長期的爭斗,而后才建立。因此,趙匡胤(宋太祖)、趙光義 (宋太宗)登基之后,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對付內部,對外敵反而采取一味退讓甚至是獻媚求和的政策。“杯酒釋兵權”等故事,即因此而生。燕云十六州 (今北京市及山西省大同市一帶),在五代時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后漢、后周未能恢復。宋太祖雖曾有恢復之議,但終于未能實現。此外,宋朝與遼劃白溝 (今河北省巨馬河)為界,稱為界河。終宋之世,這種狀況未能改變。由于這樣一種開國歷史,北宋、南宋數百年間,一直強敵壓境,積貧積弱。它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禍種。諺云: “唐烏龜,宋鼻涕。”宋朝后代君臣懦弱無能,不能全怪他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怪他們那些開國的祖宗。
全詩十六句,可分四節,每四句一節。“櫪馬驚嘶嘶不止,紅光夜半熊熊起。男兒墮地稱英雄,檢校還朝作天子。”借用歷史傳說和史料記載,寫宋太祖趙匡胤不平凡的身世。寥寥數語,生動地刻畫了一個開國皇帝帶有傳奇色彩的形象。但在趙氏表面英武的形象中,已暗寓揭露與嘲諷之意。“檢校還朝作天子”,明寫其篡位。“陳橋草草被冕旒”,將宋王朝倉猝建立時的情景,刻畫得形象而且深刻。
“版籍不登十六州。卻將玉斧畫大渡,肯遣金戈踰白溝。”深刻地揭露了那個傳說在熊熊紅光中誕生的趙家天子,在他的冕旒下遮蓋著的,是一個孱弱而且卑鄙的靈魂。版籍,界河,玉斧,金戈,高度概括,而又形象鮮明。劉因《白溝》詩云:“趙普元無四方志。”查慎行則更進一步,認為燕云、白溝之事,責任在趙匡胤,這一見解很能發人深思。
“隔河便是遼家地,鄉社枌榆委邊鄙。當時已少廓清功,莫怪孱孫主和議。”進一步指出,一代盛衰,責任往往在于開國者。開國者茍且偷安,缺少民族遠見,無力廓清邊氛,是個蠟槍頭,他的子孫后代能不是一群窩囊廢嗎?“宋鼻涕”從一開始就已流個不盡。“莫怪孱孫主和議”,深刻之至。南宋的詩人、詞人們面對著當時令人屈辱萬分的局勢痛苦地寫道:“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楊萬里《初入淮河》)“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辛棄疾《永遇樂》)其實,他們的開國皇帝就已經播下了痛苦的種子! “隔河便是遼家地”和后來的“隔水氈鄉”,有著內在的聯系。
“君不見蛇分鹿死辟西京,豐沛歸來燕代平。至今芒碭連云氣,不似蕭蕭夾馬營。”通過漢高祖劉邦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對比,提出了一些很深刻的政治歷史問題:一個王朝應該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漢代經過逐鹿中原,多年征戰,與秦、楚等強敵激烈斗爭之后,方才建都西京,據有天下。宋代呢?陳橋兵變,草草登基,在別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奪了一個幼主的權力。他的“勝利”,是在幾乎沒有任何敵手的情況下取得的。這樣的“勝利者”,算不得強者。一旦遇到強敵,他就必然虛弱。一個王朝應該怎樣對待民族和邊患問題呢?漢高祖從一開始就強力抵御外族的侵犯。漢七年,漢高祖親自領兵北擊匈奴,解平城之圍。后又令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兵定燕、代,使邊境清寧。宋呢?燕云十六州長期在外族手中,一開始便以白溝為界,以退守求取一日之安。開國者如此,后世兒孫金繒歲幣,屈膝求和,勢在必然。一個最高統治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呢?漢高祖回到出生地豐、沛,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一起高唱大風之歌,欲得猛士守衛四方,何其壯哉!宋呢?黃袍加身之后,杯酒釋兵權,勸導將帥“多置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漢、宋兩代,從一開始就種下了這樣不同的政治基因,到后代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政治局面。君不見“至今芒碭連云氣,不似蕭蕭夾馬營”。讀之令人感慨萬千。
這是一首詠史詩。治史者,貴有卓識,詠史者亦然。詩人一定要獨具眼光,才能透過歷史表層發現那些真正值得吟詠的內涵,發前人所未發,使讀者一新耳目。查初白這首《夾馬營》,吟詠的是兩個開國帝王,詩中包容的是有關國家興衰的重大政治歷史內涵,堪稱一篇精辟的“開國君主論”,很值得一讀。
當然,詠史詩與史論有所不同,詩中必須有形象,有感情,有韻味。清代著名史學家兼詩人趙翼論查初白詩云:“其遒鑄者”,“豪健爽勁,氣足神定”(《甌北詩話》)。這首詩便具有以上特點。全詩“遒鑄”的風格,完足的神氣,對讀者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它不是一篇史論,而是一首好詩,一首詠史詩中的杰作。
上一篇:古詩《沈德潛·天都峰》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柳亞子·孤憤》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