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小雨迎藜杖,微風入葛巾。
寧甘結襪系,不作拜車塵。
施藥鄉鄰喜,忘機鳥雀馴。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貲身。
陸游的《野興》寫于晚年,其時他已罷官多年,閑居山陰,過著一種“迷途問耕叟,過渡上漁舟”的山野生活。本詩即以自敘口吻述說作者于小雨微風中,背負藥囊,藜杖葛巾,四處為鄉鄰治病。然而,在這平淡、恬靜的畫面里,卻閃射出一道冷峻的光亮,顯露出一種人生追求,聚現著一只“詩眼”,將全詩意境升華到更深遠的意義上,這個“詩眼”,便是“寧甘結襪系,不作拜車塵”這兩句詩。
這兩句詩化用了兩個典故,形成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象。“結襪”典出《史記·張釋之傳》:“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拜車塵”典出《晉書·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此處,陸游借張釋之、潘岳故事,表達了這樣一種心跡,即:我之一生,寧愿像張釋之那樣為江湖處士跪而結襪,寧愿為山野村夫盡心做些有益的事,也決不學潘岳之流向賈謐車塵俯伏而拜的可憐相,去趨奉、巴結當前之權貴。這里,雖只寥寥數字,但卻筆力千鈞,容量極大。作者神游千年歷史之中,信手拈來風云人物,通過一正一反、一褒一貶的對照,將自己的思想傾向、政治理想鮮明地凸現出來。但這還不是詩句的底蘊。聯系陸游始終如一、百折不撓的愛國志向和“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抱負,以及他報國無門、屢受打擊的不幸一生,則又可以體察出詩句所凝聚著的人生哲理,這就是:人生一世,或沉或浮,或朝或野,難以逆料,但無論如何變化,只要自己不為外物所動,矢志不渝地去追求人生的價值,那么雖處逆境,仍可尋找生活的意義和樂趣;相反,如果缺乏對人生理想、品格之追求,那么即便身居高位,仍是一付可憐相,與行尸走肉無異,絕無人生價值可言。
陸游詩風“清空一氣,明白如話”,句中較少用典。而這兩句詩連用兩典,卻仍不失曉暢、自然的特點,未見雕琢之痕。作者的褒貶傾向,從以下“施藥鄉鄰喜,忘機鳥雀馴”的詩句中,得到回報和滿足,用典與全詩情景融洽無間,相映成趣。此外,將兩個意向相反的典故對比使用,有意識地造成強烈的反差效果,以加強藝術感染力,更是作者高妙之處。這與依靠黑與白、光與影的對比來渲染、表現某種主題的黑白攝影,同出一理。
上一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 劉禹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野菊·[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