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瑾
煉石無方乞女媧,白駒過隙感韶華。
瓜分慘禍依眉睫,呼告徒勞費齒牙。
祖國陸沉人有責,天涯飄泊我無家。
一腔熱血愁回首,腸斷難為五月花。
“白駒過隙”的成語,原出于《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卻(“卻”即古隙字),忽然而已。”白駒,有兩種解釋,一謂指白色的駿馬,或謂指日影。又有人折衷二說,謂以駿馬比日影。成玄英《莊子疏》云:“白駒,駿馬也,亦言日也。”總之是形容光陰迅速、年命短促。韶華,美好的年華,指青春時光。把這一句話連起來解釋,就是說,青春短暫,有如白駒之過隙。
人生短促青春難再的感慨,在歷代詩人筆下屢見不鮮。但在秋瑾筆下卻有其特定的內涵。秋瑾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志士,也是巾幗中少有的豪放詩人。據有關資料,這首詩作于1904至1905年間,時秋瑾僑居日本。當時,日本和俄國為了瓜分中國,爭奪地盤,在我國東北地區爆發了日俄戰爭。腐朽的清政府無恥地宣布“中立”,放棄東北領土的主權。秋瑾雖然飄泊異國,卻時刻關懷著祖國的命運,撫事興慨,因作《感時》二章。如果單從惜流光、思華年的主題來看,這是中國詩史上源遠流長的母題。然時代不同,詩人的價值取向各異,故而感慨的落腳點各有偏重。如漢武帝《秋風辭》中的“少壯幾時今奈老何”,那是一個封建帝王唯恐享樂不盡的擔憂;秦觀《江城子》詞中的“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那是一個脆弱才子的惆悵自憐;唐寅《花下酌酒歌》“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老不重來”,那是放蕩不羈的桃花庵主的淺薄的嘆息……。而在秋瑾詩中,她并不為個人的青春暗逝紅顏漸老而感傷,她登高遠望,憂國傷時,慷慨悲歌,逸懷浩氣,超乎古代騷人墨客之上。她的悲慨,是深恐時光流逝,老大無成,不能完成濟時報國的歷史使命。讀她的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神州陸沉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所以并不使人感傷消沉,卻使人頓生唾壺擊缺、拔劍奮起的意氣。
人生短促,青春更為短促;惟其短促,所以彌足珍貴。對于古今人來說,這種思維的基本前提都是一樣的,而由此生發的具體指向就各各不同了。被紈素,飲美酒,秉燭夜游,及時行樂,是一種指向,多數人往往停留在這一個層次。或著書立說,或建功立業,企羨青史留名,并以身后的榮名撫慰生前的寂寞或痛苦,又是一種指向。自古以來,只有少數志士能達到這一層境界,本屬難能可貴,然猶不免為一己著想。惟有屈原、杜甫及秋瑾等杰出的愛國志士,能夠拋開一己之私心,自覺地以擔當天下為己任,坎坷終身,矢志不渝。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他們所從事的才是天地間最光輝的事業。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的,這樣的青春才是光華璀璨的。寄語讀者諸君,不僅要珍視生命,珍視青春,更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生命和青春,去從事最有價值的事業。這,就是秋瑾的詩句給我們的啟示。
上一篇:《悲憤詩(節選)·[漢]蔡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感遇(其一)·[唐]張九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