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別悠悠白發新,江潭何處是通津。潮聲偏懼初來客,海味唯甘久住人。漠漠煙光前浦晚,青青草色定山春。汀洲更有南回雁,亂起聯翩北向秦。
漁浦在富春,定山在錢塘,題作“游江南”者是。
【箋釋】
[白發新] 新生白發,謂已漸老。陳子昂《送東萊王學士》:“已矣將何道,無令白發新。”韋應物《贈崔員外》:“且對清觴滿,寧知白發新。怱怱何處去,車馬冒風塵。”
[通津] 四通八達之津渡。《梁書》卷一《武帝紀上》:“追奔逐北,奄有通津。”唐皇甫冉《西陵寄靈一上人》:“西陵遇風處,自古是通津。”
[潮聲] 指錢塘潮。《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杭州錢塘縣”:“浙江,在縣南一十二里。《莊子》云浙河,即謂浙江,葢取其曲折為名。江源自歙州界東北,流經界石山,又東北經州理北,又東北流入于海。江濤毎日晝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極大,小則水漸漲,不過數尺,大則濤涌,高至數丈。毎年八月十八日,數百里士女共觀,舟人漁子泝潮觸浪,謂之弄濤。”元仇遠《錢塘觀潮》:“一痕初見海門生,頃刻長驅作怒聲。萬馬突圍天鼓碎,六鰲翻背雪山傾。遠朝魏闕心猶在,直上嚴灘勢始平。寄語吳兒休踏浪,天吳象罔正縱橫。”
[前浦] 此處指漁浦。《太平寰宇記》卷九一:“定山在縣西二十里有定山,突出浙江中,高二百二十丈,波濤所沖,行旅為阻。謝靈運詩曰:‘朝發漁浦南,暮宿富春郭。定中霧杳杳,赤亭無淹泊。’即此也。”《會稽志》卷一〇“蕭山縣”:“漁浦,在縣西三十里。《十道志》云:‘漁浦,舜漁處也。’梁丘希范《旦發漁浦》詩云:‘漁潭霧未開,赤亭風已揚。’謝靈運詩云:‘宵濟漁浦潭。’錢起詩云:‘漁浦浪花搖素壁,西陵水色入秋窗。’”
[定山]《文選·謝靈運〈富春渚〉》:“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薄。遡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李善注曰:“吳郡《緣海四縣記》曰:‘錢塘西南五十里有定山,去富春又七十里。橫山江中,波濤邁以避山難,辰發錢塘已達富春。’”《方輿勝覽》卷一“臨安府”:“定山,在錢塘南四十七里,突出浙江數百丈潮至此輒抑聲,過此復雷吼霆怒。”唐孟浩然《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定山既早發,漁浦亦宵濟。”
[汀洲] 即江中的小洲。《楚辭·湘君》:“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王逸注曰:“汀,平也。”唐王維《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畫旗揺浦溆,春服滿汀洲。”
[聯翩] 鳥飛貌。《文選·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李周翰注:“聯翩,鳥飛貌。”唐皇甫冉《送處州裴使君赴京》:“唯有聯翩翼,翻隨南雁翔。”
【輯評】
《唐詩鼓吹評注》卷二:首言悠悠遠別,白發新添,自此至江潭尚遠,未即是通津也。且浙江之潮聲本以懼客,而南海之食味惟甘住人,君往居彼奚傷耶!今日之別,煙花漠漠,方當漁浦之晚;草色青青,適逢定山之春。當此景物,觸人愁思,已無聊賴;君行至彼汀洲,有南回之雁,聯翩亂起,可無遠書以慰所思耶?
《三體唐詩》卷四高士奇輯注:“潮聲偏懼初來客”,《叢語》曰:海潮來皆有漸,惟浙江潮來如山岳,震如雷霆,可畏。“漠漠煙光漁浦晚”,《吳郡記》:富春東三十里有漁浦。“青青草色定山春”,《杭州郡志》:定山在錢塘南四十七里。潮至此抑聲,過此復怒。
《唐七律選》卷三毛奇齡評:“海味應甘久住人”,“應”俗本作“唯”,誤。只覺有生趣。“漠漠煙花前浦晚,青青草色定山春”,前浦、定山俱地名。
上一篇:《太原送許侍御出幕歸東都》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入塞曲》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