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劉琨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
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
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
吾衰久矣乎,何其不夢周?
誰云圣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辀。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重贈盧諶》是贈給盧諶的第二首詩。劉琨另有《答盧諶詩》和給盧諶的一封回信。
盧諶,字子諒,范陽人。好老莊,善屬文,曾撰《祭法》,注《莊子》。洛陽陷落后,隨父盧志北依劉琨,為主簿,轉從事中郎。建興(313—316)末,劉琨在并州失利,盧諶隨琨投奔幽州段匹磾。劉曾與段歃血為盟,共輔晉室。劉琨因事被執下獄,自知必死,以詩勖勉盧諶繼續為國效力。“琨詩托意非常,攄暢幽憤,遠想張、陳,感鴻門、白登之事,用以激諶。”(《晉書·劉琨傳》)詩人痛感功業未成,悲慨英雄失路,并對盧諶寄予很大希望。
劉勰說:“劉琨雅壯而多風,……亦遇之于時勢也。”(《文心雕龍·才略》)鐘嶸認為他“善敘喪亂”(《詩品》),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以“悲壯”二字概括他的詩風。劉琨曾為馳騁沙場的驍將,一旦兵敗失利,依人籬下,身陷縲紲,建功無日,死期有時。由于他心雄而境窘,氣壯而命蹇,使詩很是慷慨悲涼。
詩人感到自己建功立業已經無望,因而寄厚望于盧諶。首先,以懸璧之喻激勵對方。“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戰國策·秦策》:“梁有懸黎,楚有和璞,而為天下名器。”詩人以“本自”,將原并列關系改為材與器的關系。懸黎美玉的璧,原是從荊山的璞琢出,意謂身居草莽,屈居下僚的有為之士,可以成為功蓋于世,名揚于天下的顯赫人物。詩人以此鼓勵盧諶懷大志,出大力,成大業。其次,以草野出身而登居高位的歷史人物激勵對方。周文王時大顯身手,號稱“霸王之輔”的太公望姜尚,原來不過是渭水之濱的一個釣叟。東漢劉秀賴鄧禹得振興漢室,而鄧禹原也只是南陽的士子。他從南陽北上,渡黃河到鄴城,不遠千里,終遂其愿。姜尚、鄧禹,都是由平民而登朝廷。不管是靜觀以待,還是千里相求,只要有才有志,自有施展之時。再次,以歷來成大業者都是求賢若渴的歷史事實,鼓舞對方相信會遇到用人之主,會有建功之機。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包圍在山西大同市東的白登山,幸虧曲逆侯陳平出奇計為之解圍。劉邦在應項羽的鴻門宴時,幸賴留侯張良多方周旋,才幸免遇難。最后,以歷史故實告誡盧諶不要計較個人的恩怨,要以大業為重。晉文公重耳逃亡后,由于任用了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馬季子等“五賢”為臣,遂成霸業。齊桓公小白任用曾射他衣帶鉤的管仲為相,終成霸業。管仲原事公子糾,與小白爭奪君位,交戰中想射殺小白,中其衣帶鉤,后小白獲勝繼君位,不記舊仇,仍任管仲為相。狐偃等“五賢”原是重耳的舊屬,是一“黨”;管仲與小白有射鉤之仇。只要成霸業,怎么還要問黨與仇呢?句意側重于后者,暗示盧諶不要因自己受害而與段匹磾結仇,還是要以大局為重。詩人告誡盧諶,從在野的和在位的雙方說,從同道的和有仇的兩方說,概涵面廣,思慮周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詩人盡敘自己建功立業絕望,使盧諶更感到責無旁貸。首先,說明自己已經是力衰心疲了。用《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的典故,表明自己再無當年的壯志與豪情了;其次,表明自己生不逢時,嘆惋志黜道窮。誰說“樂天知命故不憂”(《周易·系辭》)大圣人孔子不也是見西狩獲麟大呼“吾道窮矣”嗎!再次,以形象的比喻說明理想破滅,無力自振,無法挽回了。朱紅的果實被勁風吹落。鮮麗的花兒在秋天凋謝,華麗的車子倒覆在狹路之上,車上的雙轅被驚馬折斷,百煉鋼化為了繞指柔。層層深進,都顯示了自己命在旦夕,生途將盡。最后,意在言外,希望盧諶繼續自己未竟之業,實現共同的理想。
劉琨的罹厄運,系因其子介入段匹磾內部爭斗而受到株連,因而他更感到懷才不遇,有冤難言,壯志難酬。他在給盧諶的信中表述心情:“自頃辀張,困于逆亂。國破家亡,親友凋殘。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負杖行吟,則百憂懼至。”“夫才生于世,世實須才。和氏之璧,焉得獨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專玩于隨掌!”(《與盧諶書》)他復興晉室的壯志和英雄失路的悲慨,結而為莽莽蒼蒼的氣象,慷慨悲涼的音調。詩人善于將兩極對比的材料予以組合,選取大事壯景給以突顯,因而內容和形式諧合無罅,乳融一體。詩人善于用典,如前所述,所用歷史故實,雖都服從于統一的意旨,而各從不同角度說明問題,也就增加了詩的容量與深度。鐘嶸在《詩品序》中把劉琨視為矯玄風的先驅之一,其評價是適切的。其語言如“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等清淡之味可品,剛勁之氣難掩。而“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上下句實為一意,“若非前后映帶,殆不可讀”(蔡寬夫《詩話》)。但從總體而言,劉琨于當時達到如此的藝術成就,應該說是十分可貴的。結句關于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哲理性,也給人以啟迪。
上一篇:《酬賀遂亮·[唐]韓思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鈔書成適家送故袍至作此寄諸兒·[清]蒲松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