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嚴武.曾兩任劍南節度使。唐德宗二年秋,率兵西征,擊敗侵犯西南地區的吐蕃,收復城池,安定蜀地,是一位出色的將領。是以這位戰將筆下的邊關秋景,自是和文人筆下的悲秋傷秋無緣,卻似一紙軍令飛傳。
“昨夜秋風”,秋風乍起,秋季來臨,點時節:早秋。“入漢關”,示地點:邊地軍城。一夜秋風,本屬自然,但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武裝,往往乘秋季草肥馬壯之機進犯內地。對于軍城邊地,隨秋風而入的不僅是早秋的信息,更意味著戰火的點燃,敵情的緊急。第一陣秋風,且夜間悄然而入,非有十分敏感,難以立刻察覺。而嚴武劈首點出“昨夜秋風入漢關”,緊張氣氛頓生,這就準確地表現出鎮關大將對敵情的充分關注和高度警惕。首句點題,起得警覺、響亮。隨著秋風的“入”,第二句將目光向遠處推出,西邊如屏障的大雪山,寒云密布,冷月低照,著一“滿”字渲染出“黑云壓城”的壓抑、沉重、緊迫的氣氛,緊承上句,將邊關早秋之景寫盡、寫足,同時進一步顯示了一位諳熟軍情、知己知彼的大將對形勢的深入分析和進一步判斷。
詩人筆鋒一轉,大膽跳躍,拓開下句:“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略去秣馬礪兵、運籌軍帳、調兵遣將諸多過程不提,落筆所發是戰爭向縱深發展的一聲追擊令。勇猛的將士追擊敵人,“更”字暗示了先前戰事的主動權已在我手中,不使敵方只人匹馬逃遁生還。“莫遣”,則充分顯示了將軍調動戰場如在指掌間的不容置疑的自信心和爐火純青的指揮藝術。胸有成竹、勝券在握的大將風度躍然紙上。王昌齡有名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文人的愿望,懷著些許憂慮、感慨;“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此兩句仿佛是軍人在作答:飛將軍猶在,胡馬不得度陰山。充滿了信心、勇氣。
文如其人。嚴武的《軍城早秋》,抓住“軍”這一特色下筆入手,短短二十八字,彌漫著戰火烽煙,閃爍著刀光劍影,回響著人喧馬嘶,不愧為軍旅中文人之手筆,極富個性。在數不清的邊塞詩作中不失為一篇引人注目的佳作。
上一篇:《軍中樂·宋·劉克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涼州詞·唐·王之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