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書·夏書·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又,《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又,《漢書》卷六十七《朱云傳》:“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無所不至者也。……,”(參見“朱云請劍”條)顏師古注:“尸位者,不舉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稱官,空當食祿。”又,《三國志》卷十九《陳思王植傳》:“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詩》之‘素餐’所由作也。”
【釋義】尸位素餐指那些才能與德行低下,卻居高位,當其政的臣子。
【例句】為天子之輔臣,系文章之司命,榮身食祿,豈容尸位素餐。(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十七出《春科》)監考官說食君之祿要忠君之事,不能空居職位而不好好辦事。
上一篇:元曲典故《射雕》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屈原投汨羅》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