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蘩》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左傳·隱公三年》:“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又,《詩經·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漢·鄭玄箋:“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之祭,牲用魚,芼用蘋藻,所以成婦順也。”朱熹注曰:“祭祀之禮,主婦主薦豆,實以葅醢。少而能敬,尤見其質之美而化之所從來者遠矣。”又,《詩經·召南·采繁》:“于以采繁,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采繁序》曰:“《采繁》,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朱熹注曰:“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
【釋義】“蘋蘩”是兩種可以薦于鬼神的祭品。而從《詩經》中《采蘋》、《采繁》二首詩中,又可以知道,祭祀中,家庭主婦起很大的作用,供給蘋、蘩,主持祭物,都是她們的職責。因此“主蘋蘩”乃是婦德的很重要的方面。
【例句】①趙氏五娘,儀容俊雅,也休夸桃李之姿;德性幽閑,盡可寄蘋蘩之托。(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二出《高堂稱壽》)蔡邕道白,稱贊五娘賢德,可以托付家事。②怕難主蘋蘩,不堪侍奉箕帚。(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二出《高堂稱壽》[錦堂月])新婚的趙五娘怕自己婦德有虧,不堪任祭祀、孝公婆、敬丈夫之職。③(旦白)告爹爹知道,念玉蓮溫清之禮尚缺,蘋蘩之事未諳,且自開懷暢飲,不必掛念。(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三出《慶誕》)錢父為玉蓮婚事掛心,玉蓮安慰說,自己盡孝道還不夠,對于蘋蘩之事——當好家中主婦的事還不懂,因此不必為此掛念。④家世,雖忝儒宗,論蘋蘩箕帚,尚未諳通。(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十二出《合巹》[斗黑麻])玉蓮謙稱自己還不懂做媳婦的道理。⑤當盡蘋蘩禮,奴今愿父母,福壽雙全喜。(佚名南戲《白兔記》第七出《成婚》[七娘子引])李三娘成婚時唱詞,表示要擔負起主婦的責任。
上一篇:元曲典故《蒲鞭》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遷于喬木(遷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