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楊衒之·寶光寺》鑒賞
寶光寺,在西陽門外御道北。有三層浮圖一所,以石為基,形制甚古,畫工雕刻。隱士趙逸見而嘆曰: “晉朝石塔寺,今為寶光寺也! ”人問其故,逸曰: “晉朝四十二寺盡皆湮滅,唯此寺獨存。”指園中一處曰: “此是浴室,前五步,應有一井。”眾僧擁之,果得屋及井焉。井雖填塞,磚口如初,浴堂下猶有石數(shù)十枚。當時園地平衍,果菜蔥青,莫不嘆息焉。園中有一海,號“咸池”。葭芙被岸,菱荷覆水,青松翠竹,羅生其傍。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征友命朋,來游此寺。云車接軫,羽蓋成陰。或置酒林泉,題詩花圃,折藕浮瓜,以為興適。 普泰末, 雍州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㧾士馬于此寺。寺門無何都崩,天光見而惡之。其年,天光戰(zhàn)敗,斬于東市也。
(《洛陽伽藍記》)
文章先言寶光寺位置,及寺塔本身,簡潔明了,石塔為三層,形狀頗古,有雕刻圖案,甚美,為東晉四十二寺獨存者。然作者意不在石塔本身,而在洛陽原有的繁華,故著力描寫寺內(nèi)一池,以池提及當時人們游宴,反映洛陽繁華一隅。池邊長滿蘆葦,池面飄浮著菱荷,池旁羅列著青松翠竹,郁郁蔥蔥,不言“美池”,而“美” 自現(xiàn)。又以京邑士子游宴烘托,“云車接軫,羽蓋成陰”,極言游車之多,游人或舉杯于林泉,或題詩于花圃,或折藕于池中。然后筆鋒一轉,以普泰末雍州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駐扎兵馬于此寺,寺門無故崩裂,竟成天光之敗先兆,襯托出塔寺之神奇。
此為記載寺廟史料,然時人生活洋溢于文中,文筆秀逸,刻劃細致,不失為一篇優(yōu)美散文。
上一篇:《清·周容·宋磁佛記》鑒賞
下一篇:《先秦·呂氏春秋·宣王好射》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