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記稻鼠》原文|注釋|賞析
乾符己亥歲①,震澤②之東曰吳興③,自三月不雨,至于七月。當時,污坳沮洳者④,埃壒塵坌⑤;濯楫支流者⑥,入屝屨無所污⑦。農民轉遠流⑧,漸稻本⑨,晝夜如乳赤子。欠欠然⑩救渴不暇,僅得葩柝穗結(11),十無一二焉。無何(12)群鼠夜出,嚙而僵之。信宿(13),食殆(14)盡。雖廬守版擊(15),毆而駭之,不能勝(16)。若宮督戶責(17),不食者有刑(18)。當是(19),而賦索(20)愈急,棘械束榜棰木肌體者無壯老(21)。
吾聞之于《禮》(22)曰: “迎貓,為食田鼠也。”(23)是禮(24)缺而不行,久矣。田鼠知之后歟(25)?物有時而暴歟(26)?政有貪而廢歟(27)?《國語》(28)曰: “吳稻,蟹不遺種(29)。”豈吳之土鼠與蟹,更伺其事(30),而其力殲民歟(31)?且《魏風》(32)以《碩鼠》刺重斂斥其居也(33),有鼠之名,無鼠之實,詩人猶曰: “逝將去汝,適彼樂土(34)。”況乎上捃其財(35),而下啖其食(36),率一民而當二鼠(37),不流浪轉徒、聚而為盜何哉!《春秋》(38):“螽蝝生”(39)、“大有年”(40),皆書是(41),圣人于豐、兇不隱之驗也(42)。雜學《春秋》,又親蒙(43)其災,于是乎記。
(《笠澤叢書》)
注釋 ①乾符己亥歲——唐僖宗乾符六年,即公元879年。②震澤——湖名,即今江蘇太湖。③吳興——在今浙江省北部。④污坳沮洳者——低洼積水的地方。污:停積不流的水。坳:凹下去的地方。沮(ju)洳(ru):淺水的泥塘,濕潤的地方。 ⑤埃壒塵坌——盡是塵埃灰土。壒(ai)、坌(bo): 都是塵土的意思。這里四字連用,表示那里干枯之甚。⑥濯楫支流者——在支流劃船的人。濯楫: 劃船的意思。⑦入屝屨無所污——穿著鞋子在河里走,也沒有東西把它弄臟弄濕。屝(fei): 草鞋,麻鞋。屨(ju): 麻、革制成的鞋。⑧轉遠流——從遠處把水運來。⑨漸稻本——把水澆在禾蔸上。漸: 這里是沾濕、浸潤的意思。《詩·衛風·氓》: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⑩欠欠然——疲憊不堪的樣子。(11)葩柝穗結——開花結穗。葩(ba): 花。柝(tuo): 開擴。(12)無何——不久。(13)信宿——連宿兩夜,即過兩晚的意思。(14)殆——幾乎,將要。(15)廬守版擊——搭房子守護,敲擊木版恫嚇。(16)不能勝——不解決問題。(17)若宮督戶責——象有什么東西督責家家戶戶的老鼠。宮、戶: 都是家的意思。督: 督率。責: 要求,督促。(18)不食者有刑——不吃稻的(老鼠)就要受刑罰。(19)當是——正在這時。(20)賦索——(政府)對賦稅的索取。(21)棘械束榜棰木肌體者無壯老——無論壯年人還是老年人都遭受到各種刑具的摧殘、折磨。棘、械、束、榜、棰、木,都是當時統治者用來拷打犯人的刑具。(22)《禮》——即《禮記》,儒家經典之一。(23)“迎貓,為食田鼠也”——《禮記·郊特牲》上說: “迎貓,為其食田鼠也。”此處引文與原著略異。(24)是禮——這個禮,即《禮記》所載的迎貓之禮。(25)田鼠知之后歟——田鼠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嗎?(26)物有時而暴歟——是動物存在有時候會肆意橫行的事嗎?有: 表示存在、發生。暴: 暴虐。(27)政有貪而廢歟——是執政者貪圖享樂安逸而放棄了職責嗎?政: 這里指執政的人。(28)《國語》——書名,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史書。(29)“吳稻,蟹不遺種”——吳稻被蟹糟踐得一點不剩。《國語·越語》: “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這里的引文與原著略異,意思也略有出入,疑問句改成了肯定句。遺: 留。種(zhong): 種子。不遺種: 連種子都沒留下。(30)更伺其事——輪流窺視這些事。更(geng): 更替,輪換。(31)其力殲民歟——它們一道要盡力殲滅老百姓嗎?力: 盡力,力求。(32)魏風——先秦時期魏國的民歌。(33)以《碩鼠》刺重斂斥其居——用《碩鼠》批評統治者用繁重的賦稅使百姓離開自己的家園。《碩鼠》: 《詩經·魏風》中的篇名,詩中把殘酷剝削人民的統治者比作大老鼠,表現了人民的痛恨情緒和消除剝削的希望。刺:諷刺,斥責。重斂: 繁重的賦稅。斥: 使離開。居: 住所,家園。(34)逝將去汝,適彼樂土——《碩鼠》里的兩句詩,意思是: 我將要離開你,到那個快樂的地方去。逝: 助詞。汝: 你,指統治者。適: 到。(35)上捃其財——財產被統治者奪走了。上: 指統治者。捃(jun): 采,拾取。(36)下啖其食——糧食被老鼠吃掉了。下: 指老鼠。啖(dan): 吃。(37)率一民而當二鼠——一個百姓面對兩種老鼠的侵害。率(shuai): 大概,一般。當(dang): 對著,面對。(38)《春秋》——春秋時期魯國史官記載當時歷史的書,經過孔子修訂,為儒家尊奉的經書之一。(39)“螽蝝生”——發生蝗害。螽(zhong): 蝗蟲。蝝(yan):未長翅膀的蝗蟲。生:發生。《春秋》宣公十五年載: “冬,蝝生,饑。”引文與原著有異。(40)“大有年”——大豐收。《春秋》宣公十六年載: “冬,大有年。”有年:豐收。《谷梁傳》桓公三年: “五谷皆熟,為有年也。”(41)皆書是——指《春秋》上到處都有這樣實事求是的記載。(42)圣人于豐、兇不隱之驗——是孔子對當時豐、兇不隱諱的證據。圣人: 指孔子。隱:隱諱。驗:證據。(43)蒙——蒙受,遭受。
賞析 《記稻鼠》以其鋒利的筆觸,記述了乾符己亥年吳興地區遭受大旱,又遇鼠害,幾乎顆粒無收,官府卻還要用種種刑罰向農民逼索賦稅的事實,揭露了官吏的貪贓和腐敗,表現了作者對勞苦者的深切同情和對反動當權者的極大憤慨。
鋪墊扎實,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章后半部分的議論,幾乎全由反詰句組成,顯得氣勢磅礴,鋒利無比,全是因為有前半部分具體、詳細的記敘作鋪墊。
在前半部分,作者用“污坳沮洳者,埃壒塵坌;濯楫支流者,入屝屨無所污”具體而形象地寫出了吳興“自三月不雨,至于七月”赤地千里的嚴重旱象。寫鼠害,則先寫“群鼠夜出”,浩浩蕩蕩,“信宿,食殆盡”,農民“欠欠然”搶救出的那一點點稻子就蕩然無存。接下來寫農民驅鼠: “雖廬守版擊,毆而駭之,不能勝。”其驅鼠的方式方法寫得具體、細致,驅鼠的場面也寫得有聲有色,從中也透出農民焦灼的心情。最后寫鼠勢: “若宮督戶責,不食者有刑。”好象有什么比農民的“毆而駭之”更可怕的東西在督責它們,使它們的破壞達到了瘋狂的程度。作者就是通過這種種具體、詳細的記述,加深讀者對農民悲慘境遇的理解,襯托出官府“賦索愈急”的酷烈,為“上捃其財,而下啖其食,率一民而當二鼠,不流浪轉徙、聚而為盜何哉”作了堅實的鋪墊。
鋪墊愈厚實,議論就愈有依憑,感情的積蓄也愈強烈,所以當文章轉入議論之時,抒情與議論融為一體,用語極為犀利,議論也極有氣勢。
上一篇:陳獨秀《袁世凱復活》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周建人《講狗》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