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田《空殼》原文|注釋|賞析
近來時常聽人說,某某人有神經病,某某人發神經之類的話,仿佛這是一個神經病的時代似的。我有一個朋友,就曾經一再地告訴我,說某某教授是患神經病的,因此我卻非常納悶,一個人既有神經病怎么還能在大學里作教授呢?有一次,我看到學校門口貼一張大布告,是某某學會公開演講,那講題非常惹人注目,叫做《希特勒及其柄政后的德國》,而那個主講者就正是那位神經病教授。這給了我一個認識的機會。到了演講的時候,我準時到場了,然而糟糕,聽講的人太多,簡直沒有一點空閑地方,我心里暗想:這么多人,難道都是為了來看看這個神經病教授的嗎?還是大家都患了神經病呢?會場里秩序很好,神經病教授也來了,于是即時開講,我也就立在一個墻角下聽完了這一場演講,結果我也就知道了這個教授的病源,那就是:他對于法西斯,對于橫暴,對于一切反進步的東西痛恨到了極點。
后來又聽說某某女生也是患神經病的。這個女生正是我自己教著的學生,我當然比較知道一些。我知道她腦筋不很好,那大概是因為受了太多傷害的結果。她文章的確寫得很好,而且每次都很好,而且每次都可以看出她的思想。我記得她寫過一篇叫做《毒藥》的文章,可以說是一篇相當完整的小說,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子同她一位表兄戀愛,她糊里糊涂地懷了孕,又糊里糊涂在學校宿舍里生了小孩。她受了學校中同學師長的侮辱,又受了家庭的責斥,她父親給她毒藥吃,要她死,卻為她母親所阻止了。她去找她那位表兄,那個負義的人,他給了她虛偽的安慰,又給她以“益母” 的補藥,其實那正是毒藥,也是要她死,她卻很傻,她懷著求生的希望把藥吞了,幾乎被毒死,而又被救了過來。人家也許以為她現在完全絕望了,還不是自殺了事嗎?然而她不,她從此奮發起來,她說: 16歲以前的事都是亂來的,從今后非揉搓出一個新樣子來給人們看看不可,她要活,她要活得好?!?“要揉搓出一個新樣子來” ,我以為這話真是說得好極了,我們哪一個認真生活的人不是如此呢? 我們在層層的壓榨和層層的圍攻中生活,我們要拚命地去揉搓一番,我們活得象一片抹布一樣,污穢,黑暗,被鄙棄,被踐踏,然而我們卻要掙扎出一個明天,要象一個“人” 的樣子站起來。我以為這文章實在寫得很好,這樣的作者一點也并不 “神經” 。她對于人生的看法實在也很健康,象她對于其他的看法一樣。人家也許以為她這個人太不拘謹了,拘謹也許并不好,不過太不拘謹了就更不好。她的功課當然是可以值六十分的,但她不愿意為了考試而去用功,更不去開夜車,于是她就坦白地告訴那個先生: 先生,你就給我六十分吧。如遇到什么困難問題,她索性就去拜訪那個可以解答這問題的先生,也不管認識或不認識,更不管是否聽過課,她不象其他女孩子那樣不敢見人。她實在是非常尊重她自己的。她如果到你的家里來了,她就正如你家里人一樣,一切都實實在在,絕無虛假,饑了就吃,疲乏了就告辭回去。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對于歷史,對于社會的發展,對于當前的現實問題,都有一個很好的看法,她是永遠渴望著光明,永遠追求著真理的。對于光明的希求太迫切了,而對于黑暗就有極端的痛惡,于是這就是所謂神經病了。
我想,許多被宣判為神經病者的人,也許大都是如此的。我很想告訴我那位朋友說這樣人很多,在這時代尤多,我自己認識的就不少??墒俏医K于不能告訴他。我知道他是隨便說說的,那宣判某某為神經病患者的人不是他,也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更多的人,更復雜的一種力量。不過,因此我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既然這樣的人是神經病患者,那么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完好的人,才是沒有神經病的人呢?于是我想起了高爾基的題作《再關于惡魔》的那篇文章,他說:魔鬼把一個人的熱情、希望、憎惡、憤恨……等等,都陸續地取去了,于是這個人就成了一個空殼,也就成了一個“完人”,這樣的人是很健康的,當然也就不致于被人指判為神經病患者了。那么,我們大家還是都相勉為空殼好些吧。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四日
(1983年山東文藝出版社版《李廣田文集》第1卷)
賞析 人應該說真話,應該有自己的聲音。“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這是魯迅先生多次講過的。然而,不幸得很,那些敢講真話的人,敢于說出真理的人,是要常常被人說成是“瘋子”、“神經病”的,這在舊時代尤其如此。本文所寫兩人,一老一少,一個教授,一個女學生,就遭了這命運。那個教授的“病狀”,僅僅在于“他對于法西斯,對于橫暴,對一切反進步的東西痛恨到了極點”;那個女學生也僅僅因為她雖受過挫折,卻不愿就此沉淪,而要掙扎出一個明天。如文章所說的,是因為他們“對于光明的希求太迫切了,而對于黑暗就有極端的痛惡,于是這就是所謂神經病了?!?/p>
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那個社會是個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社會,在于占統治地位的是反動社會勢力。作者含蓄地暗示道,他們“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更多的人,更復雜的一種力量”。
然而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不敢講真話,失了個性,沒有愛和恨,剩下的還有什么呢?如高爾基所說的,一副“空殼”而已。作者對壓制言論自由,企圖扼殺一切人民的真的聲音的反動力量,是極為痛恨的。熱極而冷,于是憤激地說道: “我們大家還是都相勉為空殼好些吧,”這是譏諷,也是抗議。
本文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展開議論和駁辯。敘事使作者的立論免于虛浮空泛,精當的議論則進一步提高和升華了事件本身所含蘊的典型意義。所選事例既為作者所親見,而作者的筆又足以達意,細致真切,飽含感情,因而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秦牧《私刑·人市·血的賞玩》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東方朔《答客難》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