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訥居士《送鐘與送終》原文|注釋|賞析
廣東為富庶之區,重在洋物。民間凡有喜事,莫不斗麗爭華。昔有大憲②生辰,官紳士商,各獻奇珍,迎合趨逢。洋商某,思內地寶物,衙中都有,惟以洋貨為重。遂出重貲巨萬③,購得西洋自鳴鐘,高五尺,機關靈動,八音克諧④,按時呈牌,不爽毫發⑤。至期呈送,為顯者壽⑥。
斯時,僚賓畢見,和容愉色。忽家人手持紅柬曰: “洋商送鐘,請謁拜壽。”大憲失色,怫然⑦大怒,曰: “吾位極人臣,欲享期頤⑧之壽。他物俱可送,何獨送我以鐘?(‘鐘’與‘終’,字不同而音同。)使我心驚肉戰。是該商明假此以咒我也。情殊可恨!”即令人將鐘攜至大堂,用鐵杵擊碎,將商發縣訊問,亦不排宴享客矣。洋商挽人求饒,不準。后情與面俱到,乃已。
是商欲以鐘見長,今反以鐘而賈禍⑨。以知語言固當謹慎,而饋送亦應審者。吾故載之,以為刻意逢迎、漫不警心者作勵頌 ⑩焉。
(《咫聞錄》)
注釋 ①標題系編者代擬。②大憲——清代對巡撫、藩臺、臬臺三司官員的敬稱。③重貲巨萬——巨量的錢資。貲:同“資”。④八音克諧——中國古代稱八種不同質料制成的樂器所發出的聲音為八音。克諧:諧和。這里是說大鐘能發出美妙的樂聲。⑤不爽毫發——絲毫不差。⑥為顯者壽——為顯要大官祝壽。⑦怫然——同“勃然”。⑧期(ji基)頤——百歲為期頤。⑨賈禍——買禍。(10)勵頌——鑒戒。
賞析 這篇辛辣的雜文,以揶揄性的敘述見長;且是一箭雙雕,一個故事嘲諷了兩個對象:一是阿諛逢迎者舔肥舔錯了地方,結果反倒自己遭殃;二是封建大官僚的迷信愚昧,作威作福。
本文的敘事含著深長的意味。我們從作者怎樣進行敘述,用怎樣的語調敘述,從他的口齒吻角,可以領略到許多言外之意,所謂“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也。先從廣東風情著筆,娓娓而起,說廣東地處富庶,風尚奢華。自然地引入故事。大憲生辰,逢迎趨奉的眾人雖然獻上了各色奇珍,然而沒有什么特別新鮮的玩藝兒。有一位洋商,卻想出了一個新鮮招數: 花重金買了一臺西洋自鳴鐘,“高五尺,機關靈動,八音克諧,按時呈牌,不爽毫發。”幾句話把自鳴鐘描繪得何等奇妙華貴。只等到期去為這位大憲上壽。這是欲抑先揚,表現了洋商的洋洋自得、躊躇滿志。誰知他自找霉頭,栽了意想不到的跟斗。
中國歷來流行借諧音雙關來象征吉兇禍福。帝王為顯示尊嚴,民間為避兇求吉,都有些忌諱。尤其是在婚嫁生辰過年祝福等喜慶日子里,最忌諱說到與死亡、敗家等悲事相關的事物或相同的字音。如果小兒不慎出口,就要趕快在門上貼上“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紅紙條以驅趕邪氣。在“大憲”慶祝壽誕時跑去送鐘(音同“終” ),豈不正是犯了大忌?任你洋商一片奉承討好的誠心再加上挖空心思的苦心,也不能不碰得一臉狗屎。
下文寫獻壽送鐘的場景,簡潔精煉而波瀾迭出,階段分明而通貫一氣。先是眾賓稱賀,大憲“和容愉色”,何等安然自得。忽報洋商送鐘,“大憲失色”。陡折出于意想,一時不知所措,必致容改色變。接著就“怫然大怒”,“心驚肉戰”,恨聲不斷。然后又鐵杵碎鐘,發縣訊問,借以驅邪和泄憤。最后還補充交待出事件結局: 洋商求饒再三,人情與面子都做到了家,大憲方始作罷。這中間的描敘,幾轉幾折,脈絡分明,情景畢現。文章最后在描敘的基礎上自然帶出幾句精到的議論,也切中肯綮: 點出記載此事的目的,是在以之作為逢迎者的鑒戒。
上一篇:李廣田《這種蟲》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欣《造謠與誣蔑》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