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別內》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幾回契闊喜生還,人老凄風苦雨間。
今夜別君無一語,但看堂上有衰顏。
“內”,舊時夫對妻的稱呼;“別內”,即與妻子道別。此詩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這年作者二十三歲,成婚四年,已有一女,但仍未能中舉,不得不辭親遠行,為謀生而依人作幕。臨行時,詩人自覺老大無成,愧對親人,寫下《別老母》、《別內》、《幼女》、《老仆》等詩,抒發凄愴沉痛的心緒,讀來真切感人。
“幾回契闊喜生還,人老凄風苦雨間。”契闊,久別;凄風苦雨,旅途艱困。這二句是詩人回顧婚后生活時,深覺愧對妻子的悵嘆,意謂:我在婚后常年奔波在外,雖然有幸活著歸來,但仍未能改變家人處境,只是青春已在輾轉勞碌中悄然逝去。據黃逸之《黃仲則年譜》,詩人十九歲娶妻趙氏,當年秋應江寧鄉試;次年,夏游杭州、歙州,秋應江寧鄉試;轉年,春游杭州、徽州,秋歸里,冬客湖南;再一年,仍客湖南,游衡岳,夏歸里,秋應江寧鄉試。可見婚后數年,詩人與其妻會少別多,難怪再次與妻子告別時,詩人會情不自禁地為“幾回契闊喜生還”而感嘆,為“人老凄風苦雨間”而悲慨了。
“今夜別君無一語,但看堂上有衰顏。”衰顏,指老母。這二句是詩人于道別之際,將老母托付給妻子的歉疚,意謂:在我走了之后,這個家全靠你來支撐,我沒有什么話可說,只希望你能好好照看衰老的母親。幾年來,詩人雖經常出門,每次趕考,依然不能謀取官職,改善家境,如今他即將重登旅程,不僅不能給其妻較多的安慰,反而只能將照料老母的責任加在妻子的肩上,這怎么能不感到難以開口呢? 此時說再多的寬慰之辭,也完全無濟于事;對善良而勤勞的妻子,又哪里再用得著解說?于是詩人將心頭的萬語千言,凝注在深情的顧盼之中。“但看堂上有衰顏,”既可解作于夫妻交談時向老母拋去個眼神,默默地祈示其妻;也可解作詩人面對面地注視著妻子,輕聲地交待著家事。由于詩人四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故事母極孝,在道別之際,當然會將老母牽掛在懷,鄭重地托付于妻子,但環顧家徒四壁,又頗覺得于心不忍。不安排好母親的生活,他放不下心來上路;將母親托付于妻子,他又擔心妻子將過于辛勞。這實在令詩人左右為難,而又別無他法。“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深摯沉郁,于這一特定細節中刻畫得淋漓盡致。
詩人深愿厚奉老母而又力所不逮的痛苦心理,前人早已深表同情。張維屏《聽松廬詩話》,即簡明地括寫了詩人的這一生平憾事:“仲則親老家貧,窮愁抑塞,念念不忘將母,乃欲謀升斗之養,而不獲遂其志,卒至饑驅奔走,客死他鄉。”本詩將自身的感嘆,孝母的情懷,一一融入對妻子自覺愧怍而又深寄信任之中,顯得情味特別濃厚。善于表達深情至性,正是黃景仁詩作的突出特長。讀其詩,不能不令人嘆服其才情,哀憫其困頓,激起深切的同情。讀此詩,就使人仿佛親見親聆詩人與妻子話別之際的默默顧盼、諄諄叮嚀。其境歷歷如繪,其語句句動心。詩人與其妻的纏綿深情,雖未直接抒寫,卻已溢于詞表。這種善作側面烘托的筆法,也是本詩的一大特長。
上一篇:《秦觀·減字木蘭花》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南歌子》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