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校記】
1.洛橋,《全唐詩》卷二八三作“上洛橋”。
【箋釋】
[洛橋] 指洛陽市天津橋。橋在洛水上,故亦稱“洛橋”。唐祖詠《江南旅情》:“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一六三:“洛橋,在宜陽縣西北。唐李益有詩。”宋之問《途中寒食詩》曰:“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金谷園] 《水經(jīng)注》卷一六“谷水”:“晉衛(wèi)尉卿石崇之居。石季倫《金谷詩序》曰:‘余以元康七年,從太仆出為征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金谷澗中,有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草蔽翳。’”《明一統(tǒng)志》卷二九“河南府”:“金谷園,在府城西一十三里,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經(jīng)此谷。晉石崇因川阜造園館,崇自作詩序,有清涼臺,即崇妾綠珠墜樓處。”《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一六三:“金谷園,在洛陽西北。晉石崇金谷詩序:‘余有別廬,在河南金谷澗中。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物具有,又有水碓魚池。’”
【輯評】
《詩境淺說》續(xù)編:洛橋為唐時勝地,風物之美,裙屐之盛,每見于詩歌。此殆滯留洛中,感懷而作。地經(jīng)前度成惆悵,人對芳晨轉(zhuǎn)寂寥,宜其低回不盡也。
上一篇:《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客還幽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