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邦榮·偶感(其二)》中外哲理詩賞析
成敗何足校, 英雄自有真。
據跡鼓唇舌, 千秋一酸辛。
不見屠狗輩, 乘時滅強秦。
臥龍思復漢, 赍志何曾申?
此詩講不以成敗論人之理。
首聯說成功與失敗哪里值得人們去計較呢?英雄自有其辨別的標準。崇尚成功,導致人們以成敗衡量英雄與否。萬氏此詩,并不以此為準。統觀全詩,萬氏認為,作為一個人,衡量他的標準是才華、志向、人品、職業等。“據跡鼓唇舌,千秋一酸辛。”“跡”,足跡,此指成敗之事。如果僅僅根據一個人成敗的事實搖唇鼓舌,或褒或貶,那實在是千年憾事。“千秋”,千年。此詩之理到此已經申足,下文不過是舉史以證之。
詩中所舉之例有二,一是東漢末年的諸葛亮,一是追隨劉邦建立漢朝的樊噲諸人。據《史記·樊噲傳》云:“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另據《史記》所載,潁陰侯灌嬰為“淮陽販繒者(賣絲綢制品)”。樊噲鼓刀屠狗為業,追隨劉邦,封舞陽侯,任左丞相。灌嬰,販繒為業,追隨劉邦,封潁陰侯,漢文帝時任丞相。詩中之“屠狗輩”即指樊噲、灌嬰之流。詩人認為這些屠狗販繒之人,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竟然滅掉了強大的秦朝。而諸葛亮人稱“臥龍” (見《三國志·蜀·諸葛亮傳》徐庶舉薦諸葛亮語),立志“興復漢室” (見《出師表》);可是,直到歿世,其志終未能申。“赍”,帶著,抱著。
萬邦榮此作,不以成敗論英雄,體現了一種把作為事業的成敗者和作為英雄的個人區別開來的史學眼光。事業的成敗有諸多因素,它和作為事業的承擔者的個人素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事業的失敗,并不能完全歸咎于事業承擔者的個人素質。而英雄,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個人素質而言。因此,事業的成功者與失敗者,和英雄與非英雄是兩對范疇。萬氏之論,發人深思。應當指出的是,萬氏以出身、職業,論“屠狗輩”不當列為“英雄”之列,實為不妥。但這并不妨礙他史識之卓越。
上一篇:《北朝民歌·健兒須快馬》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屈夏·偶然作》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