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小港渡者》原文|注釋|賞析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②欲入蛟川城③,命小奚④以木簡束書⑤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⑥樹;望城二里許,因⑦問渡者: “尚可得⑧南門開否?”渡者⑨熟視小奚,應曰:“徐行⑩之尚開也,速行則闔(11)。”予慍為戲(12),趨行及半,小奚仆(13),束斷書崩;啼未及起,理書就束(14),而前門已牡(15)下矣。
予爽然(16)思渡者言近道(17)。天下之以躁急自敗(18),窮
暮(19)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20),其猶是也夫!
(《春酒堂詩文集》)
注釋 ①庚寅——清順治庚寅年,即公元1650年。②小港——集鎮名,今屬寧波市經濟開發區。③蛟川城——今浙江省鎮海縣城,因附近有蛟門山得名。④小奚——小仆人。⑤以木簡束書——書冊的上下各用一塊木板夾住,再用帶子扎上。⑥縈(ying)——繞。⑦因——于是,就。⑧得——獲得,引申為趕上。⑨渡者——擺渡的人。⑩徐行——慢走。(11)闔(he)——關閉。(12)予慍為戲——我埋怨他開玩笑。慍(yun):怨恨、埋怨。(13)仆——跌倒。(14)理書就束——整理好書籍并把它捆好。(15)牡——門閂、鎖鑰。(16)爽然——茫然的樣子。(17)近道——接近于大道,即符合客觀規律。(18)天下之以躁急自敗——世界上的事情因為急躁冒進而使自己陷于失敗。(19)窮暮——本指很晚的時候,引申為最后、結果。(20)其猶是也夫——上述的情況就象我這次趕路一樣啊!其:指代詞,指代上面的情況。是:代詞,代趕路的事。
賞析 這篇不足200字的短文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客觀”地記述事件,其二是“我”的思考:凡事操之過急,后果往往適得其反。
簡潔,是這篇雜文的最大特點。記敘事件部分,有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前因后果。干凈利落,無一筆贅文。簡潔,就是要刊落浮辭,汰去一切雜質。本篇記人物,對渡者重點記其言,對小奚重點記其行,對“我”則記其所思。事件的時地、因果都從人物的言行中帶出。簡潔,不等于質實,同樣需要清空;清空則優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本文記述時地,以簡潔的筆墨勾畫出一幅城郊野渡圖: 夕陽西下,暮靄漸起,在綠樹縈繞之中,有 一個小小渡口,離渡口二里許的蛟川城上飄散著炊煙……這幅圖畫鑲嵌在全文中,就使全篇文字既古樸素淡,又疏朗優雅。同時,時空與人物交融,造成特定的場景,給人以生活畫面的立體感和故事情節的真實感。文約辭微,形象鮮明。
簡潔,就是用筆“枯澹”,“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 (蘇軾《評韓柳詩》 )。也就是說,文字雖然簡潔,而內容豐富,意味甘美。這篇短文寫“我”下船后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后說: “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乍聽很不合理,“我”也認為渡者戲弄自己,便心生怨恨,偏偏“趨行”。渡者的“熟視”和答話耐人尋味。諸如書簡的笨重、小奚的疲憊,“我”的急躁,渡者的深沉……都可想而知。我的想法和舉止就更有情趣。由于急躁,“小奚仆,束斷書崩”,等“理書就束”,“前門已牡下矣” 。這時,“我”才醒悟過來: “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 ”這就是孔子所謂 “欲速則不達”( 《論語·子路》)的道理。整個故事簡短而曲折,表面看來似乎不合邏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上一篇:王樂天《小品文和漫畫》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胡適《差不多先生傳》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