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一枝花]祿山謀反(孔文卿)》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蒼煙擁劍門,老樹屯云棧。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近帝都景物凋殘,傷感起人愁嘆。只合在邊塞間,則見那白茫茫莎草連天,甚的是嬌滴滴鶯花過眼。[梁州]不幸遣東歸薊北,更勝如西出陽關。看幾時捱徹相思限?怕的是孤燈熒暗,殘月弓彎,戍樓人靜,梅帳更闌。思量玉砌雕闌,消磨盡綠鬢朱顏。再幾時染濃香翡翠衾溫,迷醉魂芙蓉帳暖,解余酲荔枝漿寒。這近間,敢病番,舊時的衣褃頻頻儹。瘦證候何經慣?那的是從來最稀罕,單出落著廢寢忘餐。[三煞]動無喘息行無汗,坐也昏沉睡不安。兩行淚道漬成斑。每日家做伴的胡友胡兒,胡舞胡歌,胡吹胡彈。知他是甚風范?偏恁一曲霓裳寵玉環,羯鼓聲干。[二煞]拼了教匆匆行色催征雁,止不過拍拍離愁滿戰鞍。驅兵早晚到驪山。若奪了娘娘,教唐天子登時兩分散,休想再能夠看一看。四件事分明緊調犯,勢到也怎摭攔?[尾聲]把六宮心事分明的慢,將半紙音書黨閉的慳,教千里途程阻隔的難。我因此上一點春心醞釀的反。
明郭勛輯《雍熙樂府》、明陳所聞輯《北宮詞紀》收錄。“安史之亂”,前人早有評說。孔文卿創作本套曲,棄正史材料不用而依據野史小說中有關安楊私情的記載大作文章,將祿山謀反的動機:“一點春心醞釀的反”作為主題,借歷史題材委婉曲折地表現了對異族入侵的嘲諷。首曲[一枝花]以安祿山造反、兵逼長安之時寫起。“蒼煙”兩句描寫蜀道景色,暗示唐明皇已攜帶楊貴妃出逃。接著“西風”以下數句描繪長安一帶荒涼破敗的景象,再現了安史之亂給昔日繁華的京城所帶來的巨大災難。“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兩句直接襲用唐人賈島詩句(僅改“秋”為“西”),以合祿山謀反之時節(天寶十四年十一月)。第二曲[梁州]采取層層鋪排的手法,依次描寫安祿山對外放的不滿、深夜相思失眠、昔日與貴妃歡會、近日相思成疾、日益消瘦,充分表現出他對楊玉環強烈的相思之情。[三煞]緊承上文繼續具體描寫安祿山的相思病癥狀,并通過他厭倦本民族人物本民族藝術的心理反襯其迷戀楊貴妃的程度。“知他”三句則表現了他對唐明皇寵愛楊貴妃的嫉妒與不滿。[二煞]寫安祿山起兵造反,著重展示他欲奪貴妃的內心打算,刻畫出其不可一世的驕橫神態。[尾聲]剖析祿山謀反的主觀原因在于相思之情既無法傳遞又無法遏制,揭示出“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戰爭根源。套曲多用通俗之語代祿山立言,塑造了一個既多情纏綿又蠻橫霸道的胡兒形象,使主題得到充分而又鮮明的表現。作者行文之時,有意避開了以“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歷史真實,而采用藝術虛構的手法渲染安祿山的主觀心態,把戰爭根源歸于胡兒對漢女的相思與追索,聯系作者所處的時代,我們有理由認為這種藝術處理受著其民族意識的支配,內涵著對異族統治者的不滿情緒。
上一篇:《[南呂·一枝花]湖上歸(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南呂·一枝花]秋夜聞箏(班惟志)》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