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涎》|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七:“祥符中,汀人王捷,有燒金之術……時人謂之‘王燒金捷’,能使人隨所思想,一一有見,人故惑之。大抵皆南法,以野狐涎與人食而如此。其法以肉置小口罌中,埋之野外,狐見而欲食,喙不得入,饞涎流墮罌內,漬入肉中。乃取其肉,曝為脯末,而置人飲食間。又聞以狐涎和水颒面,即照見頭目,變為異形,今江鄉食菜事魔者,多有此術。”又,后蜀何光遠《鑒戒錄·旌論衡》:“說法謾稱獅子吼,魅人多是野狐涎。”又,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為此論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
【釋義】傳說是一種迷惑人的東西,用野狐口涎漬肉制成,是食菜事魔的邪門歪道者的法術。后人以“野狐涎”比喻迷惑人的伎倆,或非正道的言論或行為。
【例句】①倚仗著高談闊論,全用些野狐涎撲子弟,打郎君。(賈仲明雜劇《荊楚臣重對玉梳記》第一折[混江龍])此例中“野狐涎”指妓女迷惑嫖客的手段。②央及殺粉骷髏,也吐不出野狐涎。(石君寶雜劇《李亞仙花酒曲江池》第一折[油葫蘆])粉骷髏,對美女的貶稱,這里似對妓女的貶稱。李亞仙勸她的姐妹,不要與村俗漢子廝混,不然便是“粉骷髏”打起精神來,也吐不出“野狐涎”——即妓女們迷惑嫖客的手段。也就是說要她自愛,不要與那些俗漢來往。③孟美女不索你便淚漣漣,殢人情使不著你野狐得這涎。(佚名雜劇《朱太守風雪漁樵記》第四折[喜江南])朱買臣說前來認親的前妻以感情打動他,使的是“野狐涎”似的手法。
上一篇:元曲典故《野人獻芹》|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野馬》|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