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折桂令]長沙懷古(盧摯)》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紉蘭,汀洲搴若,誰與招魂?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
見《梨園樂府》中、《樂府群珠》卷三。成宗大德初年,作者授集賢學士大中大夫,不久任嶺北湖南道廉訪使。曲作于任職湖南時。“瀛洲”,海上仙島。《舊唐書·褚亮傳》記:唐太宗為招賢納士,設文學館,選十八人為學士,時人稱入選者為“登瀛洲”,這里指作者授集賢學士大中大夫事。“艤”:靠船。“湖濱”代指湖南,因湖南為水鄉故。“衡麓”即岳麓山,因在衡山北麓故言。“澤國”三句,連連用典,發懷念屈原的思古之情。“澤國紉蘭”化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句意。“汀洲搴若”典出屈原《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句。“招魂”,屈原曾于此寫下《招魂》篇。“空目斷”二句寫作者懷古引發的傷感。“蒼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寧遠縣,相傳為舜所葬處。“黃陵”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陰縣北,相傳為舜妃子葬處。“寶瑟”,典出《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句。最后三句,是作者想到千古以來有多少志士被流放長沙而自然發出的感嘆。曲子意念深厚,思緒蘊藉,格調悲涼,風格沉郁,是懷古作品中的佳作。
上一篇:《[雙調·折桂令]金陵懷古(盧摯)》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雙調·折桂令]陽翟道中田家即事(盧摯)》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