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古諺①
天馬龍為友②,來自渥洼池③。青絲為之絡,黃金為之鞿④。圉人新承命⑤,剪拂下瑤墀⑥。騎出橫門外,茸茸春草時。東城接南陌⑦,觀者咸嗟咨⑧。弄臣矜迅足⑨,長鞭終日施。汗血忽憔悴,筋力盡驅馳。未樹邊隅績,徒為冶游疲⑩。始信殺君馬,端是路傍兒。
①衍,發揮,鋪敘。 ②天馬,駿馬。漢時得烏孫國馬,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汗從前肩膊出,如血),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龍為友,舊說龍形像馬,負圖而出。 ③渥洼池,在甘肅安西,黨河的支流。《史記o樂書》:“又嘗得神馬渥洼水中。”后常以渥洼作為神馬典故。 ④鞿,馬韁繩。 ⑤圉(yǔ)人,掌管馬的飼養事務的官員。 ⑥瑤墀,臺階的美稱。 ⑦陌,街頭。 ⑧嗟咨,贊嘆。⑨弄臣,為帝王狎玩的寵兒。矜,驕傲。⑩“未樹”二句,意思是,連在邊角落的成績都未樹立,只為了供弄臣冶游效命而疲死。端,準,確。傍,通“旁”。
【說明】 題下有原注云:“漢時諺云:‘殺君馬者路傍兒。’其言雖小,可以喻大,衍為一篇,感時撫事,亦有諷云。”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卷一:“俗說:長吏食重祿,芻稿豐美,馬肥希出,路旁小兒觀之,卻驚致死。案: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太平御覽》作“觀者快馬之走驟也”),馳驅不已,至于瘠死。”意思是,路旁小兒見肥馬疾馳,喧呼叫好,馬主人大為得意,便揮鞭驅馳,馬拼命奔跑,終于力竭而死,故有“殺君馬者路旁兒”的謠諺。這首詩中,“觀者咸嗟咨”而至于弄臣“長鞭終日施”,所謂“衍”者,是用詩歌的形式,將漢諺在明代社會生活的再現,具體地演示出來了。
上一篇:《移樹道上》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見花憶亡女書》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