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折桂令]中秋(張養浩)》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見《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此曲歌詠圓月朗照的中秋夜景,表現了作者無限喜悅的豪情。開篇一問,排空而入,雄奇突兀,造語奇崛,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秋空圓月朗照的無限驚喜。首句從辛棄疾[太常引]詞中“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句化來,是從秋月之“圓”與“亮”兩方面進行神奇的聯想,其后各句,便側重中秋之月的亮度,從不同角度進行鋪寫。“照徹乾坤”二句,用一“徹”字、一“透”字,加倍形容了月光照射的亮度,并且借月光照耀的無邊無際,開拓了境界。“玉露泠泠”二句,又通過秋露的晶瑩和銀漢的明凈如洗,從側面烘托秋月的皎潔,比起前二句,不但開闊,而且空靈。“比常夜”二句,又從神話傳說著筆,仍回到明月本身的描寫,不僅以桂影“無礙”反襯出月光的亮度,而且更具有神奇飄渺的浪漫色彩。杜甫曾有“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一百五日夜對月》)的詩句,辛棄疾亦有“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同前)的詞句,皆言桂樹遮住了明月的清光,此曲反用其意,言婆娑之桂影并無礙明月之光華,可謂舊句翻新。最后四句,不禁引吭高歌,而且慨然發問,表現了作者面對良辰美景的無限欣喜之情。此曲以詠月為中心,將神話與自我置于其中,其情景交融,意境澄澈空靈、清幽靜謐,令人神往。
上一篇:《[雙調·折桂令]“爛羊頭誰羨封侯”(阿魯威)》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雙調·折桂令]九日(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