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洽
曉角數聲哀,邊風卷地來。
十年征戍客,不上望鄉臺。
《關山月》原是樂府詩題,多寫從軍者的生活情感,此篇因之。
前二句先渲染氣氛,為下文寫士兵思歸張本。“角”是軍中號角,古時用牛羊角做成,發聲低沉,傳播廣遠。清晨,一片寂靜之中,傳來這低沉的號角聲,似乎也吹醒了戰士們的悲哀。角聲本無所謂哀、樂,以悲哀的心情去聽它,竟也是悲哀的了。與這角聲相呼應,又傳來呼嘯的風聲。北方寒苦地帶,植被稀疏,遍地沙礫,風常常是緊貼著地面,飛沙走石,毫無遮攔地狂馳。“卷地來”,正是寫出這樣的特點。風聲挾著號角聲,在遠離家鄉、被迫屯守邊塞的士兵聽來,尤其覺得凄厲。悠悠思鄉之情,自然地升起。
游子盼歸,登高望遠,以托愁思,是古詩中最常見的意境。所謂“遠望可以當歸”,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此詩則反其道而行,偏說:“十年征戍客,不上望鄉臺。”為什么?就因為這里寫的“征戍客”,守邊已有“十年”之久。初來邊地的年月,何嘗不常常遠望故鄉?日復一日,久久滯留,遙無歸期,登高望遠,只是徒然地增添心中的苦楚,反而“不上望鄉臺”了。說“不上”,既寫出以前的屢“上”,又寫出比“上”更深的悲哀。這是翻進一層的寫法。
五絕是古詩中最為短小的一種形式,容量有限,平鋪直敘,未免單薄。所以詩人常同各種手段擴充其內涵。本篇可為一例。
上一篇:王世貞《送內弟魏生還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縉《別輞川別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