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唐代歷史上的“安史之亂”,不僅給強大的唐帝國以致命打擊,使其從此一蹶不振,導致了最終的滅亡;而且使原來發達的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老百姓更加不堪其苦。因此圍繞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釀成,當時及其以后許多詩人墨客都在苦苦思索,尋求解答。這樣,詩人對之進行思考也就是自然的了。
“樓前”,即勤政樓前。站立于破敗的勤政樓前久久凝望:這既成為了詩人引發靈感的一個契機,也為詩人思考歷史提供了一個實在對象。
首句點明勤政樓修建時間。“天寶年前”,據記載,勤政樓修建于唐玄宗天寶年以前的開元年間,當時唐玄宗一舉除滅韋氏后黨勢力,雄心勃勃,決心要干一番大的事業,所以詩中特別點出“勤政樓”三字,暗示其當時下令修建此樓原也包含著良苦用心,有激勵自己勤于朝政的深層用意。
次句逆接前意?!扒铩保丛~,指別人壽辰;“作千秋”,即祝壽?!懊磕辍?,說明其慶祝壽辰活動的頻繁;“三日”,表示每回祝壽活動持續時間之久,《舊唐書·玄宗紀》載,每逢唐玄宗壽辰,“天下諸州咸令宴樂,休暇三日”。詩人有意識將“勤政”和“作千秋”兩個互不相容的概念排列一起,通過其自身的矛盾對照,辛辣嘲諷了唐玄宗修建此樓后的名實不符和言行不一。
三、四句承接第二句,以馬圈里的老馬接受舞蹈訓練,因此一聽到音樂就要舉頭起舞的典型事例,進一步具體揭露了祝壽活動的窮奢極欲和挖空心思。“飛龍”,馬棚名稱。據《明皇雜錄》記載,唐玄宗曾命人對100匹馬施行舞蹈訓練。這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花去多少人的心思,扭曲多少人的靈魂,培養多少拍馬逢迎之徒!何況這還遠不是其祝壽內容的全部。勤政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勤樂樓,這對于下令修建勤政樓的唐玄宗無疑是一個最大的嘲弄和諷刺。
這首詩其意在對唐玄宗驕奢淫逸生活進行猛烈抨擊;然而從整篇詩看,卻沒有一句直接抨擊的內容,其抨擊意向只是在充分敘事中自然流露出來。詩人巧妙利用了“勤政樓”其名,卻重點描寫了其荒于朝政之實,并且善于將一般敘事和對典型細節的描繪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對唐玄宗荒廢朝政、耽于淫樂,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罪過的揭露和批判。
上一篇:王建《新嫁娘詞三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盧僎《途中口號》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