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塍莫道細于椽,便是桑園與菜園。
嶺腳置錐留結屋,盡驅柿栗上山巔。
這是組詩的第一首,總寫全景。“田塍莫道細于椽,便是桑園與菜園。”極寫山農對于土地的珍惜及其利用率之高。田塍(chéng),這里指“畦埂子”。“細于椽”,是說那畦埂子比屋上的木椽還細,其對土地之珍惜,已不言而喻。這樣細的田塍,也沒有讓它閑著,而是充分地利用來或種菜,或種桑。“莫道”與“便是”呼應緊密。這兩句一翻譯,就是這樣的意思:不要說田塍比椽子還細,那就是桑園子和菜園子啊!光寫了田塍,沒有寫田,但田塍與田塍之間,就是田,誰都可以想象出來。“如攝影之快鏡”,不過是個比喻,作詩與攝影畢竟有區別,詩的形象,還需要在讀者想象中再現和補充。
三、四兩句更精彩。“嶺腳置錐留結屋”,這又是一個鏡頭。“置錐”一詞,作者不一定有意用典,但它不能不使人想起《漢書·食貨志》中的話:“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這句詩是說:農民在嶺腳留出一點僅可“置錐”的地方,準備搭房子,其貧困已不難想見。怎么知道那“置錐”之地是“留結屋”的呢?大約由于那里堆放了些“結屋”的材料,才作出了那樣的判斷。按民家的習慣,屋子周圍,是要種些果樹的。如今只留“置錐”之地“結屋”,自然無地再種果樹,于是詩人又攝取了一個鏡頭:“盡驅柿栗上山巔”。農家把本來應該種在屋子周圍的柿栗一古腦兒趕到山頂上去了。——這寫得多么活。
讀了這首詩,不禁使人聯想到作者的另一首詩《過石磨嶺,嶺皆創為田,直至其頂》:
翠帶千環束翠巒,青梯萬級搭青天。長淮見說田生棘,此地都將嶺作田。
“長淮”,指當時的淪陷區。聯系這首詩,更可以看出前面講過的那首詩不僅攝取了幾個鏡頭而已,還有言外之意可尋。
上一篇:吳芾《登碧云寺感懷》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維《木三柴》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