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夜》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箏。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
這是一首無論是意境還是語言都極美的小令。
澄澄江水,朗朗江月,自然也少不了習(xí)習(xí)江風(fēng)、淡淡江霧。隔江一陣箏聲傳來,不知道是誰在彈,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彈。但凄美的旋律,引來一江的嘆息。,是彈的意思。唐代教坊把入宮學(xué)習(xí)琵琶、三弦、箜篌、箏等的女子稱為“搊彈家”。箏的聲音較琴瑟高,音色要凄楚一些,所以有時稱箏為“哀箏”。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高譚(談)娛心,哀箏順耳。”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哀箏傷老大,華屋艷神仙?!崩钌屉[《無題》:“何處哀箏隨急管?!蔽覀冊賮砜匆豢搓處椎赖摹镀兴_蠻》: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xì)將幽恨傳。當(dāng)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其意境與張可久的這首小令有一些相似,但這首曲中“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其意境又超過前人。
上一篇:《《次韻酸齋》 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洛陽懷古》 盧摯》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