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漢卿·[雙調(diào)] 大德歌
關(guān)漢卿
春
子規(guī)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鑒賞】 關(guān)漢卿用 [雙調(diào)] 《大德歌》 的曲調(diào),寫了一組四首小令。本首以“春” 為題,是其中第一首。
此曲在聲聲回蕩的子規(guī)啼鳴聲中開始。子規(guī)即杜鵑鳥,其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晁補(bǔ)之《滿江紅·寄內(nèi)》 云: “歸去來,莫教子規(guī)啼,芳菲歇。” 世人聽到杜鵑啼聲,總易引起陣陣思鄉(xiāng)懷人之情。這聲聲的子規(guī)啼鳴是回響在誰的耳畔呢?是閨中的思婦,還是遠(yuǎn)方的游子?
從情景上看,這啼聲是響在那寂寞的少婦耳畔,它深深地觸動了她思念遠(yuǎn)人的情懷。想起心上人走的時候,曾說過春天就回來,而今已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南歸的燕子也已成雙成對地出入銜泥,為建立自己的家庭而歡快地忙碌著。但是,他的蹤影卻至今未見。睹物思人,更襯出了少婦的愁苦與憔悴。遠(yuǎn)人哪里知道,她在家里為他瘦呢?
漸變枯槁的身軀,愈顯脆弱的心靈,忽上忽下的心緒,就像那柳絮一樣,在春風(fēng)中回旋飄蕩,無所適從。柳絮楊花,不覺已是暮春景象,一個漫長的春天在空虛的等待之中飄然逝去,而人卻未歸,又杳無音信。耳邊燕子筑巢的歡叫聲聲入耳,更鮮明地襯托出她的孤寂與痛苦。此情此景,她的心中是愛還是恨,已是很難分清了。
“魚雁” 是 “魚書”、“雁足” 的合稱。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后人由此稱書信為 “魚書”。又《漢書·蘇武傳》 中載有蘇武在匈奴被羈留多年,托雁足系帛書以捎信的故事。從此,“鴻雁” 或 “雁足” 亦代指書信。
此曲即是一個因 “雁杳魚沉” 而思遠(yuǎn)懷人的故事??创巴獯貉酄幠?,比翼雙飛,與閨中思婦孤居獨(dú)處、落落寡歡形成鮮明對照,怎不使人平添幾分苦澀呢?子規(guī)啼鳴,柳絮飄飛,曲中盡是如此春景描繪,未曾著一字言明相思,然而何字又不為相思而作呢? 如此默默相思,真可謂是 “此時無聲勝有聲” 了。
上一篇:馬致遠(yuǎn)·[雙調(diào)]夜行船·秋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湯式·[雙調(diào)]天香引·西湖感舊|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