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fēng)前語夜深。
第四橋在詩詞中特別值得提起。姜夔《點絳唇》:“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曾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第四橋指吳江城外的甘泉橋。因為陸龜蒙住過,姜夔寫入詞中,便特別有名。蕭立之此題不是詠第四橋,不過是夜舟經(jīng)過,取以為題,引起人一些江湖生活的聯(lián)想,并未涉及有關(guān)橋的內(nèi)容。這里寫的僅是夜舟獨酌的悠然自得的情趣和秋夜江行的感受。
“自折孤樽擘蟹斟”的“折”字,錢鐘書先生《宋詩選注》改為“把”字,如果不改,引申為傾倒之意也可通。這句寫?yīng)氉茫葻o客對飲,也無人伺候。但秋日蟹肥,一邊擘著螃蟹,一邊自斟自飲,想到晉人“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事”的名言,這句詩的情趣就更足了,“更唱菱歌擘蟹螯”又是陸天隨的得意之筆,和第四橋暗中相關(guān)。
這時放眼篷窗之外,滿眼荻花,月亮已經(jīng)平到林梢。螃蟹、荻花皆是秋天所特有。月亮又為秋夜增添光彩,多美好的秋夜放舟圖啊。但除了詩人的一葉扁舟之外,江上再沒有行人了,因此詩人發(fā)出“一江秋色無人管”的感嘆。這時一切都很寂靜,只有夜風(fēng)送著輕柔的櫓聲,像是在深夜中呢喃自語,評說這一江秋色。
三、四兩句是此詩精華所在。“柔櫓風(fēng)前語夜深”用擬人的手法把柔櫓之聲寫活。這個句式雖是緣于黃山谷“兒女燈前語夜深”,但卻換骨成仙。黃詩寫實,此句隱喻,境界不同。特別是放在“一江秋色無人管”之后,有意無意之間,這柔櫓的自語好像就管領(lǐng)這一江秋色。柔櫓是很小的事物,而一江秋色境界很空闊,以小制大,以實制虛,這兩句話確實值得欣賞。柔櫓不過是詩人扁舟所發(fā),實質(zhì)上是詩人在秋夜江頭管領(lǐng)這一江秋色,想到張于湖“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念奴嬌·過洞庭》),此時此際的詩人恐怕也有“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體會吧!
上一篇:家鉉翁《寄江南故人》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文天祥《揚子江》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