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王實甫
第四本第三折
[正宮·端正好]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鑒賞】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一般稱作“長亭送別”。寫張生在老夫人的逼迫下,即將離別鶯鶯進京趕考。這是《西廂記》 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這折戲由鶯鶯主唱,抒發了鶯鶯和張生別離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作者將這折戲安排在一個凄涼的暮秋時節,特定的環境氣氛特別能勾起離人的愁緒。[正宮·端正好] 用細膩傳神的筆觸將這個特定的環境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藍天上飄泊的白云,小徑中零落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林……這一切在凄緊的西風中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寥廓蕭瑟、凄涼清冷的圖畫,這氣氛、這境界正好襯托出鶯鶯無法排遣的離愁別緒。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這兩句是鶯鶯的自問自答: 是誰在一夜之間將這大片大片的樹林都染紅了呢? 原來總是離別之人的傷心淚水啊! 秋天經霜以后,有些樹木的葉子例如楓樹,漸漸變紅,這本來是大自然的客觀現象,與人的主觀感情毫無關系。當然,眼淚也不可能將樹葉染紅,然而,文學的魅力就在于能夠借景抒情,使客觀景色都融進主觀的色彩。在此,“染”、“醉” 二字極有分量。前者不僅將外在的自然變化轉化成離人的心理感受,而且令離人的漣漣淚水,宛然如見; 后者既寫出了霜林的色彩,又賦予了離人不堪離愁重壓的、難以自持的情態。
這段曲詞語言典雅華麗,含蓄委婉,有極強的畫面感,是歷代傳誦的佳曲。
上一篇: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岳·第一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狄君厚·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第四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