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黃鐘] 人月圓
張可久
春日湖上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 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飛花心事,殘柳眉梢。
【鑒賞】 這是作者寓居西湖時寫下的一首小令。
春日來到西湖,登上小樓眺望,青山綠水,詩意盎然。但作者并未被自然美景所陶醉,而是由美景想到佳人,沉浸在對往事、對佳人的回憶中。
作者登上小樓,看見青山秀水,不覺想起佳人。遙望佳人所在的楚天 (楚天此處泛指吳中一帶,因為戰國時楚國占據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吳中),但層層青山隔斷了他的視線。青山雖然隔斷了作者遙望楚天的視線,卻隔不住他對佳人的思念。就在昨夜,佳人還出現在他夢中,可今朝,又到哪里去覓她的蹤影?分離的日子,作者覺得自己是多么孤獨寂寞,朝朝暮暮,只有獨自面對春湖秋月。秋月年年應時而圓,可是在不能團圓的人兒眼里,它是多么無情; 春潮歲歲如期而至,然而在相聚無期的人兒看來,它又何必有信! 春潮秋月更勾起作者對佳人的思念,在思念之中他也日益變得憔悴。今日,又逢大好春光,想從前總有佳人與他共賞,可現在,佳人并不在自己身旁,登樓而望,卻又望不見楚天,這怎不令他萬分惆悵!看著眼前的春景,作者覺得,自己滿腹的心事就如這漫天的飛花,搖曳不定,自己那不展的愁眉就如同那殘破的柳葉,永難舒展。此曲就在這暮春景物營造出的惆悵與傷感中結束。
同張可久的其他曲作一樣,以景寫情是此曲的一大特點,作者借眼前的景物,不僅寫出了自己的愁思,而且還交代了與佳人分離不能相見的原因。為何與佳人相距并不遙遠卻不能相見? 為何要飽受如此的相思之苦?大概不光只有眼前的青山相隔,更有人世的“青山” 相阻。這種含蓄的表達,相信各位讀者在閱讀時會有更深的體會。
上一篇:張可久·[黃鐘]人月圓·春晚次韻|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徐再思·[黃鐘]人月圓·甘露懷古|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