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金陵晚望》唐山水詩鑒賞
高蟾
曾伴浮云悲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金陵是六朝古都。六朝盛事已水流云散,只剩下處處遺跡任人憑吊,撫今追昔,不免百感交集,更何況秋風蕭瑟、暮色茫茫! ——這首《金陵晚望》所表達的即是此際縈繞在心頭的莫名哀傷。
這首詩在抒情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詩人內心的哀愁皆由景物中自然滲出,情與境諧。首聯從“晚望”落筆,景由此生; 天邊的浮云漸漸消逝在蒼翠的暮靄之中了,落日西下,秋風颯颯,整個大地被一片蕭索之氣所籠罩。詩人巧妙地用 “悲” 字寫 “浮云”,用“泛” 字寫“落日”,將無生命的自然物點化為有生命的精靈; 似乎浮云會因暮色的降臨而悲哀,落日則象投石入水一樣,在墜入沉沉暮色之際有意泛起颯颯秋聲,更添一絲凄涼。這是寫晚望之景,景中自帶哀愁之情。然而一個“曾伴”,一個“猶陪”,又不露痕跡地將晚望之人的身影與景色渾然一體: 是他陪伴著浮云、落日一起悲泣哀嘆。明明是寫眼前之事,詩人卻故意用 “曾伴”“猶陪”,引人發(fā)悠遠之想。從這兩句詩中,我們不難意會到,詩人的心緒就象那浮云般的漂泊無依,他的心境就象那暮色般的黯淡,象那落日般的沉重,象那秋風般的蕭索。
詩的結尾,出人意表,引人深思,使詩人如此哀傷的是什么? 是想到了六朝豪華今去也?還是有感唐王朝的日漸衰落、險象橫生? 是懷古傷今? 還是憂己憂國? 詩人沒有具體地寫出,只是感嘆道: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世上的畫家可以畫山、畫水,卻不能把“一片傷心”畫出來。這就使人回想到首聯的“浮云”、“晚翠”、“落日”、“秋聲”,這一派蕭殺凄涼的景象、尚有高手描摹,唯有詩人的 “一片傷心”卻難描難畫。詩人的無盡哀傷、百般感慨,盡在這畫不成的“一片傷心”之中了,畫難寫心,言不盡意,詩人神色慘淡的形象足以讓人回味不已了。
《唐才子傳》說高蟾“詩體則氣勢雄偉,態(tài)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這首詩也有此特點,雖然筆含哀愁,卻不失沉雄之韻。
上一篇:王守仁《重游無相寺》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